曹魏恢复五铢钱;蜀汉、东吴发行虚币大钱,聊一聊三国时期的货币(2)

2021-07-08 10:17     360kuai

大量的董卓小钱流入市场,同时董卓对所控制地区的掠夺和破坏导致商品减少,货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量,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铜币这种货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价值,劣质的董卓小钱却达不到五铢钱的价值。所以造成"货轻而物贵"的情况。

根据《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中的记载,当时一斛谷物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万钱的价格。货币严重贬值,又恢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董卓坏五铢钱制造无文小钱,给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动荡,当然也为自己搜刮了巨额的财富。

《后汉书·董卓传》:"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三家注史记》:"董卓坏其十为钱,馀二犹在。"《三国志·魏书·董卓传》:"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曹操在做丞相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之后,废除掉董卓小钱,试图重新恢复五铢钱来稳定物价。但是还是没有成功,又从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因为当时已经长时间不铸钱,货币的数量低于商品流通量,物价严重下跌。

《晋书·食货志》:"至魏武为相,于是罢之,还用五铢。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

曹魏恢复五铢钱

曹操恢复五铢钱,但是没有成功。在曹魏黄初二年(即公元221年)三月,魏文帝曹丕又下令恢复五铢钱。不过在同年七月就废除,仅仅流通了七个月。《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的说法与《晋书·食货志》完全不同。《三国志》中的说法是"以谷贵",《晋书》的说法是"谷贱",一个通货膨胀一个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