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的一个普通将领,时代造就他成为大唐凌烟阁功臣(2)

2025-03-20 12:22  360kuai

白元光在史书上的首次出现,是李光弼率领五千兵马从山西经井陉口出土门关,在常山与安史叛军交战。当时,白元光只是其中一个中级将领,率领所部结义营跟随李光弼。

这时安史之乱爆发刚刚几个月,安禄山被哥舒翰堵在潼关以外,是一场抄安禄山后路的关键战役。李光弼和北路郭子仪率领唐军与史思明数万大军打得有声有色,常山、嘉山二战,均大破叛军。但之后因李隆基的昏庸,葬送了潼关和哥舒翰八万大军,郭子仪、李光弼只得退守山西。

之后,在郭子仪收复长安的战斗中,白元光率军收复了长安皇城,在和余寇战斗过程中数次受伤。这是难度不太大、但在皇帝眼皮底下立功的战斗,效果不错,唐肃宗亲自为白元光包扎伤口。

当然,这就是一个政治秀,唐肃宗知道,白元光也知道,郭子仪更是知道。郭子仪把这个露脸的机会给了他,说明白元光不仅能打仗,人缘也不错。

战争年代升官太快了,只要不死,只要立功。

长安战后,白元光被封为卫尉卿(从三品),仍然是朔方军的先锋官。之后与李光弼在河阳保卫战中统领骑兵,再次立功;

再之后郭子仪被闲置,李光弼被派去了江淮,统领平叛大军的是仆固怀恩。白元光应该被派回西北,任职灵武留后、定远城使,在西北活动;

直到安史之乱平,白元光是太子詹事(正三品)、南阳郡王,任两都游弈使,并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三十六人共上凌烟阁。

这个过程中,白元光战功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小。但在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个不世出的名将麾下,光彩都被掩盖了,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