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作者是对他生活的时代以及古代人与事的总结。
你觉得内容有点厚黑没关系,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遇事你可能也退缩,但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乌龟啊……
是的,不会觉得而已。
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
所以,你一个人看书,肯定会击节赞叹,恨未早读;
但,跟人一起时,就不太会讨论这些事,毕竟,谁都愿自己有个好人设——
诚实,勇敢,义气,有礼……
好,我们回到主题,慈不掌兵,错在哪呢?
仁慈的人,就不能带兵打仗了?
其实,就看你怎样理解仁慈。
有些人拿项羽不杀刘邦,来证明这四个字。
问题是,项羽仁慈吗?
他下令杀害大量秦朝降卒的时候,听着那些无助的嘶吼的时候,看着血肉横飞的时候,心里有无半丝的悔恨呢?
可见,他不杀刘邦,根本不是因为心好,而是因为傻冒,没有真正成大事者的决断。
如果鸿门宴杀了刘邦,那才是真仁慈。
为何这样讲?
兵荒马乱,最大的仁慈,就是止战。
谁有本事,最先停止战争,谁就是真正的大英雄。
因为他可使老百姓免于流离失所,葬身沟壑;
可使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变成荠麦青青,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若刘邦死于鸿门宴,他的部下们,大概率会因群友无首而被各个击破,和平,早一日到来。
以此推之,义不理由,情不立事之类,均可驳而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