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授刘伯温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又加授刘伯温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
先说说弘文馆学士。
弘文馆最初始设于唐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李世民招集天下名士,充实到修文馆中,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名流入馆,号称“十八学士”,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唐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一即位,就将修文馆改名弘文馆。
学士为长官,负责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及礼仪。明初亦设弘文馆,刘伯温为学士,不久即废,其职责与品秩不详。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再说资善大夫与上护军。
资善大夫是“散官”,是与职事官表示所任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散官也始自隋朝,是加给文武重臣的荣誉称号。官员有实际职务者为职事官,散官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刘伯温的御史中丞与太史令,就是有职有权的职事官,资善大夫就是一个官名,而无实际职责。资善大夫虽然有名无实,但是,却可以反应出一个官员的职级。资善大夫始设于金朝,为正三品下,元代升为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