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董承等人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正月,"衣带诏事件"败露,董承等人都被诛杀夷族,刘备因为借口邀击北上与袁绍汇合的袁术逃出许都,背叛曹操占据徐州,因此躲过杀身之祸。不过也受到曹操的亲征,放弃徐州投奔袁绍。
董承刺杀伏皇后之举
从上述的董承的人生经历来看,董承确实表现出一种忠臣的形象,虽然曾经做过董卓的部下,但是最后还是摆脱了董卓余党的标签:先是从李傕、郭汜、张济的追击下拼死护送刘协到洛阳;而后在曹操的监视下接受刘协的衣带密诏,旨在除掉强横的曹操,最终也死于这次胎死腹中的政变。不过董承也受到很多人的非议,原因就在护送刘协东归时,董承令人暗杀伏皇后一事。这件事在《后汉书》、《三国志》、《后汉纪》都有记载,却有一些出入。
《后汉书》版本:并无刺杀伏皇后一事
在《后汉书·皇后纪》中记载了这件事,但是并无董承刺杀伏皇后的内容。伏皇后手中拿着几匹绢布,大概是逃难中携带的财物。董承命令符节令孙徽用兵刃胁迫伏皇后,夺取这几匹绢布,然后杀死了旁边的侍者,血都溅到伏皇后的身上。
虽然逃难时物资紧缺,但董承也不至于为了这些绢布就冒犯伏皇后。要挟、抢劫伏皇后,杀死伏皇后侍者,在古代的历史背景下无疑是对汉室尊严的侵犯。那么董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后汉书·董卓传》中可以找到答案。刘协等人要渡河往河东逃,但是河岸太高,足有十多丈。于是董承等人用绢布制作成绳索垂下去,让刘协借助绢绳逃生。这样看来董承虽然抢劫伏皇后,但是在紧急关头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