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不如王翦,主要体现在政治智商上,而不是在军事战绩上。纯军事上而言,同为四大名将,应在伯仲之间,或者说白起更牛一点点。但两人的结局完全不同,白起最终被秦昭襄王逼迫自杀,王翦却能够善始善终。
君臣君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作为臣子,不管你多牛逼,功劳有多大,都不要忘了对君的尊重。功劳越大,对待君王越需要谦卑、尊重,否者,离危险也就不远了。白起虽然牛逼,战功赫赫,然而却恃才傲物,犯了君臣之道的大忌。
白起之死的导火索,正是他最牛逼的一战,秦赵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军队四十多万人。秦国胜利过后,白起谏言秦昭襄王一举灭了赵国,然而,秦王听信秦相犯睢之言,接受了赵国的求和。不久后,秦又攻打赵国,秦王请白起为将,白起以战机已失为由拒绝。看这老小子多牛逼呀,竟敢跟国君斗气,不服从国君的命令。秦王心想,你白起不去就不去,难度我大秦除了你就没有将了,于是一气之下,便改派了别人。这是,祸患的种子已经在秦王心中产生了。此战若是胜了还好,秦王作为明君,胜利之下也不会跟他计较。但事实却是,居然没打赢。
这时,秦王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亲自去请白起。结果这老小子君然称病不去,秦王的脸算是丢大了。谁还不要个尊严呀?你白起虽然功劳大,但我堂堂国君都已经亲自来请了,你还摆出一副架子,到底我还是不是秦国国君了?这时,身临其境地站在秦王的角度想一想,是不是杀人的心都有了,但现在还不杀他,等仗打胜了再弄他是不是更有面子?于是,秦王又派人攻打赵国,结果情况又不妙,秦军居然在赵国被联军包了饺子。这时,最致命的一击来了,白起这老小子居然嘲笑秦王,说秦王不听白起的话,结果怎么样?本来心情已经很糟糕的秦王,终于受不了了,于是白起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