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分封天下到彭城之战后,这一段时间,项羽集团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了刘邦集团,刘邦集团唯一的优势是有稳定的大后方,并得到秦人的支持,一旦进入对峙阶段,双方就开始拼综合国力,拼后勤,拼补给,拼兵员,因此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形成对峙。
这个时候所看到的是刘邦在前线屡屡吃败仗,尽管刘邦有张良和陈平辅佐,但老是输给项羽,没有赢过一次,相比较之下,北方战线的韩信却是一路高歌猛进,破代国,灭赵国,收燕国,降齐国,几乎整个北方诸侯国,都被韩信一个人拿下来了。
刘邦给人的印象是老打败仗,每次都被项羽打得满地找牙,兵打光了,不是萧何从后方送过来,就是抢了韩信的兵,韩信给人的印象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号称常胜将军,可是为何在彭城之战后,刘邦选择自己来对抗强大的项羽,而让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绩呢?是因为刘邦军事能力不行吗?
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是在正面战场对抗强大的项羽主力,刘邦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是最大的,在整个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虽然屡屡被项羽打败,甚至两次兵力打得精光,但是项羽始终没有能力继续冲破荥阳--成皋防线,继续向西进攻。
换句话说,刘邦虽然屡屡战败,但是那只是战术上的失败,在战略上,刘邦成功地挡住了项羽的进攻,要知道在当时的整个天下,能挡住项羽四年的进攻唯有刘邦,谁都知道,当时项羽的战斗力是天下无敌,四十万秦军主力被项羽五万楚军打得全军覆没,刘备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精骑打得全军覆没,说项羽是冷兵器的战神也不为过,但是,挡住项羽的是刘邦,不是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