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袁崇焕更忠勇,悲壮殉难,敌人见他遗体,纷纷下跪

2023-09-19 17:02     360kuai

张国维 (1595年-1646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 江南 十府巡抚,后任兵部尚书。

张国维和其他读书人一样,理想就是读书进仕,为国建功。明天启元年(1621年),他参加浙江乡试,名列全省第七,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为二甲第十二名进士。中进士后,他回家乡拜见致仕在老家的前南京 兵部尚书 许宏纲,从早晨等到中午,许宏纲就是不出来,张国维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直到晚上,许宏纲才出来会见,一见面他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有人说你等久了必然急躁,然而你没有急躁;中午没吃饭人必疲惫,而你并不疲惫。人不急躁能忍事,人不疲惫能任事。以后你就是国家之人才。”

明崇祯七年(1634年),大明朝在风雨中飘摇,张国维临危受命,驻节苏州。他不知疲惫,亲力亲为,抓水利建设。他巡视农田,没有当地官员陪同,没有前呼后拥的仪仗,而是“单骑驰驱”。他巡视河道,没有人鸣锣开道,是“单舸巡汛”,探溯河流走向,绘制水图。张国维常常是清晨骑马巡视田间,直到中午。自张国维后,苏州再也见不到这样“单骑单舸”的巡抚。这一精神在当地的反响特别强烈,认为官员下乡也应像张国维一样,不必事先通知,站站迎接,不必前呼后拥,兴师动众,“一骑一舸”足矣。

张国维任巡抚六年,是大兴水利的六年,也是取得农业丰收、江南百姓生活较为安定的六年。当时华北、西北大局糜烂,而江南相对平静,这与张国维的出色工作有密切关系。当时山东遭受大旱灾,民不聊生,大米涨到8两白银一担,而苏州连年丰收,大米仅3.5两白银一担。张国维急国家之所急,以解救饥民为己任,将苏州大米经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东济宁,加上运费每担只售4两白银,有力地抑制了物价。他在山东,广开粥厂,救活百姓达百万人之巨。张国维还是一个水利专家与运输专家,他将他的治水经验写成并刊刻了一部70万字的《吴中水利全书》,为我国古代篇幅最大的水利学巨著。一个巡抚,能写出有关水利的鸿篇巨著,在明代官员极为罕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