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辅佐唐朝四任皇帝,宽广胸怀让死对头汗颜,毕生尽忠于国家

2024-03-23 09:22     360kuai

“安史之乱”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历时九年,论规模、危害及影响,无疑是历史上最严重最恶劣的一场祸乱。平定这场祸乱的主要功臣是郭子仪。此人忠心耿耿,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光明磊落,一身系国家安危二十余年,为稳定唐朝和安定民心,发挥了中流砥柱、风雨磐石的巨大作用。

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华州郑县人。郭子仪青年时代身材不但高大魁梧,而且是一表人才,酷爱军事,武艺高强,唐玄宗时以武举优等入仕,历任左卫长史、九原太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突然爆发,震惊全国。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等,为了挽救大唐江山,自告奋勇抗击叛军,无奈人少马衰。急需朝廷援助,可是朝廷无兵无将,干着急没办法。郭子仪从大局出发,毅然推荐和自己并不投机的李光弼任河北采访使,拨付五千兵马,驰援常山。随后亦亲率兵马,作为李光弼的后援郭、李两军在嘉山(今河北正定西)大战史思明,歼灭叛军四万人,俘虏万余人,乘势收复失陷的郡县,一时声威大振。次年伊始,安禄山在洛阳称帝, 唐玄宗紧急部署,以高仙芝、封常清为将军,统兵镇守潼关。宰相杨国忠大奸大恶,以消极息战为由,唆使唐玄宗杀死高、封二将,改用病歪歪的哥舒翰为统帅,临时拼凑二十万杂牌军,扼守潼关。唐玄宗任由杨国忠摆布,错误估计形势,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收复洛阳。郭子仪、李光弼慌忙上书,陈说利害,强调哥舒翰只能坚守,不可轻出,潼关在,长安安;潼关失,长安危。唐玄宗老朽昏聩,硬是下了出关作战的命令。六月,哥舒翰遵命而行,结果一败涂地,无一人生还还,走投无路的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形势急转直下。潼关失守,唐玄宗等自顾逃命,长安落入叛军之手。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于灵武。郭子仪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总节度,全面负责平叛大事。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史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被儿子大燕皇帝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三番五次和安庆绪部将大战,连连获胜。九月,皇子李俶(后改名李豫,即唐代宗任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任副元帅,郭子仪亲统唐军十五万人,与叛将展开激战。激战中,他运筹帷幄,指挥有方,一昼夜间共歼敌六万人,俘虏两万人,一举收复了长安,城中百姓欢欣落泪,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郭子仪仅在长安休整三日,挥师东进,十月又收复了洛阳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二京,大大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加官司徒,封代国公。班师时,唐肃宗亲到长安城外迎接,激动地说:“卿犹中流砥柱,国家再造,卿之力也,安史叛军遭受沉重打击。史思明为了准备东山再起,假装投降朝廷。天真的唐肃宗居然相信,封其为归义郡王。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史思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又叛乱了。唐肃宗十分生气,以郭子仪为中书令,李光弼为侍中,调集九镇节度使,围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诏令先平安庆绪,再平史思明。九镇节度使共有兵马六十万,力量相当可观。但是,唐肃宗担心节度使们军权过大,难以驾驭,所以任命亲信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督全军。鱼朝恩根本不懂军事,却又作威作福,盛气凌人。郭子仪、李光弼建议,分兵进剿史思明,安庆绪便可束手就擒。鱼朝恩摆出监军架势,说那是下策,有违圣意。六十万大军缺少统一指挥,无法形成合力。因此,围攻邺城失利,只有郭子仪、李光弼两军英勇奋战,斩敌四万余人。战后,鱼朝恩把兵败的责任,全部推给郭子仪。唐肃宗听信谗言,罢免了郭子仪的所有职务郭子仪在家闲居整整两年。这期间,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担负起平乱重任。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攻占了洛阳。李光弼没有实权用兵,处处受宦官监军制肘,很难有所作为。唐肃宗不得不重新起用郭子仪,出任节度使,改任诸道兵马都统。唐肃宗生了重病。郭子仪上书说:“老臣受命,将死于外,不见陛下一面,死不瞑目。”唐肃宗这时方知郭子仪赤胆忠心,召其进京,叮嘱说:“卿犹风雨磐石,河东事,一以委卿。”郭子仪拜伏在地,呜咽流涕,泣不成声。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