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拜占庭已是风中残烛,其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显然无法与新兴强权奥斯曼相提并论。这意味着,留给崇祯帝的回旋余地已经极其微小。在不借助外援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抵御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此外,由于缺乏政治军事经验,崇祯皇帝的性格非常猜忌多疑、暴烈严苛。这也极易激化他与其他政治势力的矛盾,更加不利于维护统治。崇祯虽然是勤政而有大志的君主,但做事情急功近利,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除了少量暂时的亲信外,崇祯对臣属都缺乏信任。面对君士坦丁堡内的多种国内外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以他的能力将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动辄撤换宗教领袖或守城将领的事情,也将成为常态。他自己也更不可能像君士坦丁11那样,亲自出马,屈尊到国外请求援助。
总之,让个人能力更差的崇祯帝代替君士坦丁来统治衰弱的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大方向将不会改变。甚至过程与结局都更加不堪。他根本不可能像君士坦丁一样,亲临战阵奋勇杀敌。也很难有实际能力,有效组织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作战。就连最后死社稷的方式,都可能从街头的巷战,转到皇宫或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穹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