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秦始皇陵的人最后都被杀了,司马迁怎么会知道皇陵内部的结构?(3)

2021-08-14 13:34     360kuai

先来看看《史记》是怎么写的:

“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穿治郦山。

这点没什么好说的,因为骊山就在那里杵着,几千年过去了,也没挪动半步。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

穿三泉,意味着挖的很深,用铜来制作棺椁,倒也有可能——毕竟,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曾“收天下之兵”,用这些兵器做个青铜棺椁绰绰有余。

至于墓道的机弩机关,有些够呛。

自古而今,帝王将相之陵墓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规模宏大、耗资巨万者,也从未听说有安装机关的。难道是这些帝王不晓得防盗?不是,而是用安装机弩来防盗,显得幼稚又可笑,根本就没用。

至于“上具天文、下具地里,以人鱼膏为烛”,这些都是先秦时期有钱人的标配。司马迁这样写,就好比你出国,要么坐船、要么坐飞机一样,别人根本就挑不出毛病。

也就是“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有点儿难猜,不过,以司马迁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从秦宫室的籍册,也能够发现端倪。

说到底,司马迁对于秦陵的描述,只是“通俗演义”,具体到陵寝里有几条墓道,墓道里有几个门儿,门儿朝哪开,这些内容,谨慎的司马迁是不敢随意下笔的。要不然,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俑,怎不见他提及一个字?因为这属于详细内容。

看来,秦始皇为了守住自己的地下王国,真真是下了一番心思啊!以至于后人无数次猜测,也无人敢贸然发掘秦陵,甚至连陵墓里的结构,都无人知晓。可见,中国古人的保密工作还是很到位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