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面对篡位的皇帝,为何魏征投靠了李世民,而方孝孺则宁死不降?(3)

2021-09-28 12:19     360kuai

相对于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则是臣子造反了。彼时,在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作为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已经登基称帝了。在此基础上,虽然燕王朱棣是朱允炆的长辈,但是,他更是建文帝的臣子。经过朱元璋数十年的努力,明朝已经进入到休养生息的阶段了。既然如此,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不仅是臣子造反,更让刚刚平定的明朝陷入到战争之中,这无疑让方孝孺看不下去了。于是,在方孝孺看来,自己自然不能屈服于乱臣贼子的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后,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并且,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吧,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他的门生、德庆侯廖永忠的孙子廖镛与其弟廖铭收拾他的遗骨,掩埋在聚宝门外的山上。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太子李建成虽然也是“君”,但只是储君,并非正统皇帝,古代提倡的“忠君爱国”,忠的“君”是指皇帝,而李建成只是太子,这个差别还是很明显的。而就方孝孺来说,选择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自然也是在践行自己的忠义。

最后,另一方面,在性格上,魏征比较务实,而方孝孺则是死守气节。对于魏征和方孝孺来说,前者更偏向于谋士,后者则是书生意气。就汉末三国时期来说,谋士的跳槽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贾诩这位谋士,跟随的主公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再比如曹操麾下的荀彧,原先投奔了袁绍,后来又离开袁绍,开始为曹操效力。而就法正来说,原先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后来则为刘备效力。所以,对于魏征来说,更在乎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对于这样的舞台,既然李世民能够提供,那么,他从务实的角度出发,自然不愿意负隅顽抗,于是归降了李世民。与此相对应的是,方孝孺曾拜大儒宋濂为师,也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明朝为官期间,方孝孺的工作也是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凡此种种,促使方孝孺更加追崇气节这一品质。对此,在笔者看来,气节这种东西,平时看不出来,但在关键时刻高于生命高于一切,而且毫无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它只需要一种东西作为媒介,那就是勇气。只要有勇气,只要够宁死不屈,即便是再平凡的人,也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对此,你怎么看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