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是不是真心想抗日?日记最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想法(2)

2023-12-08 08:02     一点资讯

日军山海关得手后,继续进攻热河。日记云:“今日前方部队已开进将毕,乃为接洽之时乎?抑待战争结果再与其接洽乎?然非与之一战,则对内对倭皆不能解决也。故决与之一战,未必果败也。”

这则日记清楚不过地道出了蒋介石与日军一战的目的:不战而和吧?日方可能提出很高的条件,国内各阶层人民也会责难,于是决定与之一战,打完仗再与日交涉。这时蒋介石的策略是以战求和,重点仍在交涉。

02 欲通过“和平”推迟战争

1933年5月31日,中日签订《塘沽停战协定》。

此后,日本军国主义者暂时停止了对中国的军事进攻,转而支持地方实力派,企图在中国建立所谓“华北国”、“华南国”、“蒙古国”,蒋介石也相应地改变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转而想通过争取和平来消除战争危险。

蒋介石通过多种方式试图恢复中日邦交关系,如发表文章,要求日本及时回头,和中国友好;派王宠惠去东京,以私人身份向广田外相传递“善邻”的希望,改善两国友谊。

这种努力的确是蒋介石的一种对日策略,但是也有其幻想的一面。

他在日记中多次表示,对日作战必须长期准备。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力量尚不足以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

同年10月,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期间,蒋介石与何应钦讨论对日交涉时,曾明确表示:“假如我一年之准备时机,则国防更有基础矣。”显然,蒋介石的“和平”努力具有拖延时间,推迟战争的目的。

▲1935年蒋介石在中央军校发表演说

中日之间的差距是事实,蒋介石主张进行不断的、有后续力的持久战也是正确的。

但蒋介石对日军实力估计过高,对战争中武器、技术的作用也估计过高,相反对中国的抗战力量则估计过低。他不懂得战略战术,也完全不懂得人民战争和敌后战争,这是他长期畏战、避战的原因。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