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第一迷案,迄今依然无解(7)

2023-09-30 13:22     腾讯

图片

▲少年嬴政。图源/电视剧《秦始皇》截屏

5. 吕氏春秋

可以肯定的是,赵姬与前夫吕不韦确实曾藕断丝连。

史载,赵姬年轻守寡后,与吕不韦私通。吕不韦为了摆脱太后,就将一个叫嫪毐的人推荐给了太后当情人。

嫪毐有个有内涵的外号“大阴人”,只因他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可说是男人中的战斗机。赵姬得到嫪毐后十分满意,与他夜夜笙歌,私下生了两个儿子。

很多人一提到吕不韦,就会想到他的这些八卦,尤其是汉代之后,儒家思想为尊,这个投机的商人更加遭受非议。但正因如此,我们往往忘记了吕不韦也是一个思想先进的政治家。

作为秦相,吕不韦在子楚、嬴政在位时竭尽股肱之力,执掌政权13年,为大秦统一做了很多贡献。

他反对秦国的大屠杀政策,提倡“义兵”

吕不韦抑制杀伐,几乎放弃了商鞅变法时建立的“计首授爵”制度。他提出,秦军所至之处,应为民除害,不扰民,不乱杀戮,所谓“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吕氏春秋》)

秦人嗜杀的不良习惯有所收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六国军民的反抗情绪,但秦国没有停下统一的脚步,在吕不韦的统筹下,秦军战果颇丰,十余年间攻占了韩、魏等国多座城池。

他招贤纳士,授意门客编纂《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不囿于一家之说,杂糅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被称为“杂家”。吕不韦编这本书,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也是为了训导少年嬴政。

那个“一字千金”的经典故事,反映的正是吕不韦当时的权势和对改革的态度。

《吕氏春秋》编成后,吕不韦在咸阳城门旁,将千金悬挂于书上,并向路过的游士许诺:“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我就奖赏给他一千金。”

但嬴政对“仲父”的想法不感冒,他是法家的忠实拥趸,他的爱豆是韩非。

有一次,嬴政读了韩非的《孤愤》、《五蠹》两篇文章,感叹道:“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人,并与之交谈,死而无憾啊!”

韩非的著作说的是啥呢?在《孤愤》的结尾,韩非写道:“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

这是在告诫国君,一定要集中君权。嬴政那么爱看韩非的文章,心里想的恐怕是早点除掉宰相吕不韦。

但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的主张与韩非截然相反。

《吕氏春秋》认为,“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书中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和“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等主张,这是极富先进性的“民本”思想。

吕不韦说,秦国崛起非秦王一人之功,而是贤臣、百姓的功劳:“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以立大功名者,未之曾有也。”

这些话挑动着嬴政敏感的神经。

秦王与他的仲父走向决裂,原因是君权与相权之争,霸道与王道之争,也是法家与诸子学说之争,与血缘之谜并无关系。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