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2.44亿年前“小巧漏卧鱼”(2)

2023-11-03 14:42  互联网

徐光辉研究员通过网络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三叠纪是新鳍鱼类辐射演化的重要时期,已出现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新鳍鱼类:有牙齿粗壮而锋利的顶端捕食者,有半球形齿的食甲型鱼类,也有牙齿细小或无齿的食浮游生物鱼类。

小巧漏卧鱼较完整标本。(徐光辉 供图)

不过,最新发现的小巧漏卧鱼和这些捕食者都不一样,它是一种食腐性的清道夫型鱼类,其头骨形态十分特别,颅顶骨骼几乎愈合成一整块,前鳃盖骨下部前倾,上颌较短、后端膨大,下颌纤细,口缘前半部分具有异乎寻常的长而尖的牙齿。小巧漏卧鱼标准体长仅3厘米左右,虽小巧而很不起眼,却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一环,因为它可以比微生物更快速分解其他动物(如大型海生爬行动物)的遗骸,堪称海底“清洁工”,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小巧漏卧鱼上下颌放大图。(徐光辉 供图)

徐光辉表示,漏卧鱼属名源于古代罗平及周边地区的漏卧侯国,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三叠纪鱼化石材料,他在新鳍鱼类的演化关系和分类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在世界上首次重建较完整的早期新鳍鱼类进化树;提出新的基干新鳍鱼类分类体系,将小巧漏卧鱼、贝氏罗平鱼和欧洲的贝洛特梳齿鱼归入新建立的漏卧鱼科。

他指出,漏卧鱼科的近亲是此前发现于南美及欧洲中、晚三叠世的伪比肯鱼科鱼类,两者组成漏卧鱼目。这项研究对于了解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以及早期新鳍鱼类的演化、分类和生物地理均具有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