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端的死亡之谜(3)

2021-07-22 15:30     专注历史文化知识分享

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就叫宰相赵普端面写成誓词,封存在于金匮里,叫一名宫女保存起来,这就是所谓的"金隆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但,这个"金匮之盟"的真伪,是很值得怀疑的。(一)社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还只有34岁,正值壮年,这时赵匡城的儿子德昭已经14岁了,转眼就是大人了,即使是赵匡胤三五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造下7岁儿的群龙无首的局面,以杜太后之贤明,绝不会出此有悸纲常的下策。

(二)如果真有"金匮之盟",太相去世的时候,光义完全可以公布出来,堂堂正正地淄皇帝,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直到众论哗然后的第五年,他才如梦初醒地记起了这件似乎被遗忘的旧事,并且然有介事的列举证人,公布誓约,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所谓的"誓约",是不是为了内部斗争的需要而临时她制出来的鬼话。

《宋史》中的画外音

《宋史》对太宗赵光义推备至,但也以后人议论为由提出了一些委婉的指责,话虽是轻描淡写,但落点都是很重的。

《太宗本纪》中说:"若夫太祖之前不逾年而改元,溶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换成白话来说,后代的人对赵光义有以下4点非议:

(一)为什么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换年号。--亲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可是光义为什么迫不及待,把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元年?是不是心怀鬼胎,抢先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