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仍有约80%的区域(偏远和欠发达地区、海洋等)和近50%的人口(特别是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无法实现上网。一方面,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往往基础设施薄弱,大规模建设地面网络系统投入巨大,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卫星通信将为这些区域和人口的网络覆盖提供一种低成本手段;另一方面,海域和空域无法实现地面网络连接,天基互联网是唯一的解决手段。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近4000架民航客机,而我国机载通信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仍有约90%无法实现后舱网络覆盖。
巨大的互联网鸿沟,有赖于卫星通信来解决,这对宽带卫星通信提出了迫切需求。有数据预测,中国5G产业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3万亿元,2030年超过6万亿元,更将带动10万亿元规模的相关产业收入。未来,5G卫星将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与地面5G网络形成融合互补,打造天地融合的5G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卫星通信服务区域广,且不受地球表面地理环境影响,低轨宽带卫星星座为代表的卫星互联网不仅将有望成为5G乃至6G时代实现全球卫星通信网络覆盖的重要解决方案,还有望成为航天、通信、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制高点,为地方以及国家经济提供新的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各国纷纷将卫星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吸引了一批航天和互联网巨头涌入。以美国为代表,SpaceX和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布局。SpaceX 率先布局4.2万颗的巨型星座,并已成功发射420颗卫星,标志着美国在该领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卫星互联网建设必须提速。
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 带来更大产业机遇
首发星后,银河航天的追赶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的航天创业公司其实都很弱小,还面临要解决发射基地这样的问题”徐鸣说。”只有突破硬核科技,在技术上做到靠谱才能解决公司发展的根本问题,正因如此,在疫情影响下,我们仍然实现了很多技术进步。。“
徐鸣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通过载荷数字化,将摩尔定律引入到通信卫星上,实现创新加速,提升星上算力,全面加快卫星技术迭代,并在通信卫星系统应用层面创新,尽快实现卫星网络无缝融合到地面5G网络。
他认为随着国家科技的整体进步和政策、市场的逐步开放,在曾经受管制、封闭的行业中,出现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航天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开放的大规模工业体系。
尽管首发星只是这家公司迈出的第一步,但徐鸣对未来发展充满了自信。首先,这是一个属于商业航天的时代。在市场方面,中国航天工业有着3000亿元的产值,此前这是相对封闭工业体系;同时,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以卫星生产为例,未来在卫星的批量生产中,中国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以及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将发挥中国优势。
此外,中国航天产业链快速发展给商业航天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发星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在一些元器件中创新均使用了工业级或汽车级产品,在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航天成本大幅降低。”徐鸣表示,未来银河航天将与国内相关企业共同探索低成本卫星部组件设计和量产的新模式,推动整个生态链的逐步完善。”
近日,卫星互联网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这无疑将进一步加速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对于助力5G网络建设、培育数字太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航天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将加速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徐鸣说。(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