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李自成,明朝会不会灭亡?(4)

2024-04-07 14:02     搜狐

此情此景,以清朝诗人秦际虞的感慨,那真是“福慧几生修得到,家家夫婿是东林”。内忧外患的晚明年间,那些号称“肩负天下”的“精英”,都在忙活这个。

官员们的个人生活,那更成了“明末文化”的生动代表。河南官僚们“田之多者千余顷”的幸福生活,比起江南官僚又成了小儿科。以明末清初遗民顾炎武的话说,明末的江南百姓,百分之九十都“为人佃作者”,大大小小的当地官僚,动辄就富可敌国:东亭的华家,每年田租四十八万两白银,仅仆人就养了三千。苏州的钱家,每年田租九十七万两白银,吴兴的董家和嘉兴的项家,资产更过百万两白银。

这些有钱的“精英”们,当然也没落了享受,明末年间疯狂大起豪宅,多少今天还被看做“文化遗产”的江南园林,都是这么来的。甚至“收健壮为奴”“收债急于纳税”。朝廷的法度被他们踩在脚下,大明的土地赋税成了他们疯狂吞噬的血肉。直到清军入关,山河变色,再一个个着急忙活跑出来,剃头做了“大清忠臣”。

官僚如此,王公贵族以及野史里常见“很爱国”的公公们呢?攻破北京的李自成,拼命拷掠京城百官同时,捎带也给百官们“正了名”:“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确实,比起“侯家”“阉人”来,文武百官的“发财手段”,又差了一大截子,大明亡国的全过程,其实也是这帮人的“另类比阔”。

只是这明王朝,就在这样的“比阔”里,陷入到亡国的厄运中。看过全过程就知道:一个上上下下烂透的王朝,表面繁荣却民生艰难的末世,又能有几天活头?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一个李自成背后,就是多少这样发人深思的兴衰真相。

参考资料: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商传《走进晚明》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