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石油不是士兵不是武器,没有他们仗没法打(2)

2023-12-28 12:22     搜狐网军事

现在学校教育与战前比较言之,战前期间为三年,器材较为充足,受教学生率为高中毕业生考取,素质较为优良;抗战以来,因下级干部之补充,需要迫切,以致时间、器材、教育干部,均感不足,而学生素质亦不如战前一般良好,而战前学校教育以教程为主,侧重于理论一面,忽略了典范令之研究,小动作殊欠熟习,学生毕业后,到部队教练士兵,形成战斗技术太差,现在军校教育以典范令为主,要求确实了解,注重实际运用。

黄埔军校旧址

武汉会战后,由于国军战略、战术的改变,加以日军南进之后兵力相对减少,部队伤亡减少。由于军官补充的需求降低,军训部乃将军官养成教育期限自十七期起延长为一年半。1944年,该部更派员分赴军、分各校及入伍生团,加以甄试,不及格的学生则分别降期、转学或开除;并成立补足教育班,将从前肄业未满一年半的短期生召回军、分各校,再加以一年的教育。

训练中的国军

最后,再从数量上加以观察。中央军校及分校,战时所培育的学生在150000人以上,弥补了国军基层军官的不足,达成了军校设立的目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