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时间2025年5月21日02时54分23秒我们将迎来小满节气。《说文解字》曰:"满,盈溢也",在我国南方小满表示雨水增多,江河渐满;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小满则表示麦子的籽粒开始饱满,麦子即将成熟。
小满节气也是我国民间的"祈蚕节"。《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在我国农耕文化中以"男耕女织"为典型,蚕作为南方女织的核心原料,到了小满节气新丝已行将上市,在我国江浙一带把小满视为蚕神诞辰,养蚕是古代农民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祈求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把小满作为祈蚕节。
在食俗方面在我国民间有小满"食苦菜"的习俗。《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是我国古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到了小满节气正值苦菜生长旺盛的时候;《滇南本草》记载:"苦马菜,一名羊奶菜。纯阴之物,得向阴之处则生",苦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马菜",又名"羊奶菜",这种野菜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以前青黄不接的年代,人们常靠苦菜充饥。
老话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到了小满节气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越发活跃,正常来说我国南方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强降雨天气,而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那么说明副热带高压的势力比较弱,这预示着往后降雨同样会比较少,这很可能造成田坎开裂,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水稻的插秧会造成不利影响。
小满节气马上就要到了,老人说今年小满不一般,60年一遇,总结起来有3大特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年小满60年一遇
我国民间一直用干支历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干支历由天干和地支两两配对组成,天干有10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共组成60个基本单位,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循环反复,共组成一个完整的六十甲子周期,就比如甲子年后就是乙丑年,乙丑年后就是丙寅年,六十年后又回到甲子年。
2025年是乙巳年,乙巳年60年一遇,下一次再出现乙巳年在2085年,如果按照干支历来说,那么2025年乙巳年小满60年不遇。
今年小满节气有三大特点
一、今年是"晚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说的就是小满是农历四月的中气,因此每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必然在农历四月份,但是由于农历置闰的影响,每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可能在四月上旬、四月中旬或者四月下旬。
有"晚小满"自然有"早小满",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小满交节的时间在四月的前10天(上旬),那么就是"早小满";而如果小满交节的时间在四月的最后10天(下旬),那么就是"晚小满"。今年是四月廿四的小满,很明显属于"晚小满"。
那么"早小满"和"晚小满"有啥说法?在我国民间有着"早小满伏里凉,晚小满热死牛"的说法,今年7月20日入伏,三伏天的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三伏天总共有30天,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当年是"早小满",那么预示着三伏天会相对凉爽;而如果当年是"晚小满",那么预示着三伏天会非常的热,酷热的天气就连老牛都扛不住。
二、今年是"夜晚小满"
每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并非一整天,而是有精准的时间,今年5月21日02时54分23秒小满,此时太阳达到黄经60度。
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每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同样会影响夏天往后的天气走势,在我国民间就有"白天小满干断河,夜晚小满漫田埂"的说法,如果当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这预示着往后降雨会比较少,河流可能会干枯;而如果当年小满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这预示着往后降雨会非常充足,大水会漫过田埂。
今年很明显是"夜晚小满",按照古人的经验今年夏天雨水会相对多,我们要做好防涝的准备。
三、今年小满逢双
这里的"逢双"并不是指小满交节的阳历日期是双数,而是指小满交节的农历日期是双数。今年四月廿四的小满,很明显属于"小满逢双"。
老话说"小满逢单要穿棉,小满逢双热难眠",说的就是如果小满交节的农历日期逢单数,那么预示着夏天会相对凉爽,在雨后我们甚至需要穿棉衣来御寒;而如果小满交节的农历日期逢双数,那么预示着夏天会很酷热,人们难以入眠。
今年小满建议:吃2样,喝2汤,做2事,乐过夏
吃2样:吃苦菜、吃鲜藕;
1. 苦菜:"小满苦菜鲜",苦菜是小满的"救命菜",清热解暑,还能醒脾开胃,凉拌或煮汤,吃出健康好滋味。
2. 鲜藕:此时莲藕脆嫩多汁,能滋阴润燥,推荐凉拌藕片或莲藕排骨汤,清爽又滋补。
喝2汤:喝绿豆冬瓜汤、喝赤小豆薏米汤;
第一个汤,是绿豆冬瓜汤。这是经典的"清热解暑"搭配,古人夏日必备。
绿豆能清热解毒,冬瓜利水排湿,两者联手,能让身体的热气和湿气从尿液中一块带走。
而且绿豆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冬瓜低脂高纤,吃了不怕胖,还能补充夏季流失的营养。
不过很多人煮绿豆汤只图"透心凉",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煮太烂、太甜,反而伤脾胃。
正确做法是:绿豆不煮烂,煮到外皮略裂即可。汤色微绿,口感清爽。冬瓜切块后后下锅,保留一点脆感,不让营养流失。
第二个汤,是赤小豆薏米汤。这一碗,是"祛湿界"的老大哥。
薏米健脾除湿,赤小豆利水消肿,两者一起炖,对付湿气特别有一套。尤其适合湿气重、早起舌苔厚腻、面部浮肿、便秘的人群。
但薏米分为"生薏米"和"炒薏米",功能略有不同。生薏米偏寒,清热除湿效果强;炒薏米偏温,健脾养胃更稳妥。
身体偏寒、容易腹泻的人,建议用炒薏米,搭配赤小豆煮汤。每天小碗喝,不需要长期大量喝,三五天见效即可。
做2事: 祭车神、养阳气。
祭车神:感恩自然馈赠
在农耕社会,水车是灌溉的重要工具。小满时节,南方一些地区会举行"祭车神"仪式,将鱼肉、香烛等供品摆在水车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虽已逐渐简化,但其核心精神--感恩自然、珍惜资源,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养阳气:早起运动,静心养神
小满后昼长夜短,养生需顺应"阳气渐盛"的特点。建议清晨早起,适当散步或练习八段锦,以舒展筋骨、升发阳气。此外,湿热天气易让人心烦气躁,可多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保持心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