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美国国务院与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数百名外交官通过内部"异议渠道"联名致信国务卿鲁比奥,抗议特朗普政府撤销USAID的决定。这封超过700人签名的信件指出,冻结对外援助不仅危及美国外交官安全,更让数百万依赖援助的海外民众面临生存危机。这一事件暴露了美国"美国优先"政策与全球战略利益之间的深层矛盾,也引发了对USAID长期以援助为名干涉他国内政的新一轮讨论。
联名信强调,对外援助是"稳定地区局势、预防冲突的战略工具",而特朗普政府未经审查的"一刀切"冻结措施,削弱了美国与盟友的信任,为俄罗斯、中国等竞争对手扩大影响力创造了机会。信中还提到,拖欠承包商款项已造成严重经济后果,进一步损害了美国作为可靠合作伙伴的声誉。尽管美国务院拒绝评论内部信件,但最高法院已裁定政府需支付已完成项目的款项,显示法治与政策执行的冲突。
USAID成立于1961年,名义上是非政府组织,实为美国政府主导的对外渗透工具。其长期通过援助项目输出美式价值观,甚至资助"颜色革命"。例如,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已关停当地USAID办事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更直言该机构策划了未遂的"颜色革命"。中国外交部2024年发布的报告揭露,美国援助常附加政治条件,强推市场化改革,忽视受援国文化传统。
在台湾地区,USAID通过中间机构向"台独"组织输送资金。例如,"台湾民主实验室"被曝通过索罗斯基金会获得USAID约135万美元资助,用于煽动"反中"情绪。新党议员侯汉廷揭露,该机构负责人沈伯洋长期干预台湾政治,甚至主张设立"作战中心"对抗大陆。马斯克关闭USAID后,这类"台独"组织的资金来源被切断,客观上打击了岛内分裂势力。
特朗普政府暂停对外援助90天,导致540亿美元的合同被取消,涉及医疗、清洁水源等关键领域,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尽管部分项目被列为"豁免",但资金冻结仍导致执行伙伴陷入财务困境,进一步加剧地区不稳定。这一政策不仅引发国际谴责,也暴露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双标"--一边高喊"人权",一边漠视人道危机。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存废之争,本质上是霸权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其裁撤虽可能减少对外干涉,但若以"战略收缩"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最终只会加速美国国际信誉的崩塌。中国始终主张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干涉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