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商业,给佛祖续上了香火
八十年代,一部《少林寺》的电影,让少林寺一举成名,天下人涌向嵩山,看到的却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和一群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的和尚。
而在少林寺中有一个16岁的少年剃度出家,他原名叫做刘应成,法号永信,相比之下,他不像个僧人,倒像个天生的生意人。
接管少林后,释永信没念几卷经,却把市场的脉摸得一清二楚,为了改变少林寺的落魄现状,他拉起一支武僧团,全世界巡演,把"少林功夫"打造成了国际硬通货。
除此之外,释永信在所有寺庙都还靠香客口口相传时,就建了官网,让千年禅宗坐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他还卖素饼,卖禅茶,把"少林"这个牌子,从神坛铺到了货架上。
在释永信的手里,少林寺不再只是晨钟暮鼓的清修地,更像一个年入斗金的文旅集团,而他所赚来的钱,确实修缮了殿宇,光鲜了门楣。
但当方丈办公室的商业计划书,比大雄宝殿的经文还厚时,佛就离得远了,钱就凑得近了,被利益蒙蔽双眼的释永信,早就丢失了初心。
袈裟之下,藏着俗世的账单
有关释永信的风言风语,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他那身金光闪闪的袈裟,说是顶级工匠耗时数月织成,价值十几万,他手腕上那串佛珠,也被扒出是珍稀的小叶紫檀。
除此之外,释永信还被拍到开豪车的照片,名下公司都有18家,种种这些都和他自称每月700块的月薪对不上账,也是因为如此,外界议论纷纷。
但面对这一切,释永信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承认自己"德不配位",这份淡然,是高僧的境界,还是老手的遮掩?没人说得清。
而真正的炸雷,在2015年,一个自称"少林寺知情人士释正义"的人,在网上实名举报,洋洋洒洒,桩桩件件都指向释永信的私德和私产。
在这篇举报文章中,释永信不像和尚,更像个情场浪子,因为他有女人有孩子,释永信也不像方丈,倒像个隐形富豪,名下资产钱财数不清,还挪用寺院资产。
在这篇文章被爆出后,网上舆论翻了天,无数网友纷纷要求彻查,希望揭穿释永信的真面目,可随着官方介入,最后一纸通告下来,却是查无实据。
也是因为这样,释永信躲过一劫,生活事业压根就没有受到影响,他依旧是那个受万人仰仗的高僧,仿佛一切流言蜚语,都伤不了他的金刚不坏之身。
可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人心里疯长,官方的结论没能堵住悠悠之口,他开豪车、住豪宅、在海外有资产的传闻,依旧满天飞。
尤其到了2022年,少林寺旗下的公司,豪掷4.5个亿在郑州拿地盖楼,人们一看,法定代表人一栏,赫然写着释永信的名字。
"佛祖也搞房地产了?"这一下,比任何传闻都来得刺激,尽管他后来退出了股东名单,但"少林地产"这四个字,像个刺青,深深烙在了寺庙的牌匾上,再也洗不掉了。
这一次,风声真的成了风暴
人们都快习惯了,觉得这位方丈大概真有什么"法力"护体,能摆平一切,可命运的账本,翻起来从不打招呼,就在今年7月,水面下起了暗涌。
网上先是悄悄流传,说释永信被警方带走了,不过网友们见怪不怪,以为又是哪次旧闻被翻了出来,可万万没想到,这次的消息不一样。
释永信的社交账号,一直都很活跃,每天都会发布新消息,可在7月24日发了条《彼岸接引与此岸净土》后,就再也没有更新了。
记者打电话去少林寺,得到的回答含糊不清,要么"不知道",要么"等官方消息",如此反常的安静,比任何喧哗都更让人心惊。
而在7月27日晚,靴子落地,少林寺官网一则短消息,字字千钧,在发布的通报中表示,住持释永信,因为涉嫌刑事犯罪,目前正在被调查中。
除此之外,通报中还透露了释永信的罪名,其中包括挪用资金、侵占寺院资产,更要命的是,还证实了他严重违反佛教戒律,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甚至有私生子。
这一次,不是举报,是通报,不是网民爆料,是多部门联合调查,央视、新华社同步转发,揭露了释永信的种种罪名,热搜第一挂得结结实实。
过去那些被释永信轻轻拨开的脏水,如今汇成了一场谁也躲不过去的滔天洪水,曾经躲过一劫的他,终究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最后迎来2个噩耗
官方的重锤落下后,紧接着是两个噩耗,其中一个噩耗是他的身份不保,就在7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发公告,注销释永信的戒牒。
要知道,戒牒相当于僧人的"身份证",而注销戒牒,就等于开除僧籍,逐出佛门,这篇公告措辞严厉,严厉指出释永信"败坏声誉,损害形象"。
那个曾经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释永信,从此与佛门,一刀两断,他曾经依靠佛门创建的商业帝国,也就此崩塌。
据了解,释永信名下关联的十多家公司,一半以上被注销,他花了三十年搭建的商业版图,一夜之间,地动山摇,这种清除,不只是身份上的,更是历史层面的。
除此之外,释永信曾经的辉煌,也正在被抹去,有网友发现,在官方媒体一一揭露他的种种罪行时,少林寺官网火速删除了所有关于他的文章和照片。
但这一切,都只能说释永信是自食恶果,他的罪行远不止敛财那么简单,挪用寺院资产、找情妇、私生子,不管是哪项罪名,都能让他牢底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