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人民日报以钟才文名义连发8篇文章,"钟才文"并不是特指某个人,而是中国经济的最高议事机构"中央财经委员会"发文的简称。
这8篇文章,系统性的阐述了中国经济的过往成就、当前形势和未来方向。
作为"四中全会"召开前对经济最权威的官方表态,柏年认为,其核心在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制定"十五五"规划进行舆论定调。
接下来,柏年就以"8篇文章"为切入点,从经济、产业、民生等多个维度,来谈一谈十五五规划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首先,十五五勾勒的经济大方向,应该是一幅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创新和安全为双轮驱动、以开放共赢为发展导向的蓝图。
2012年至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近135万亿元,今年预计能够达到140万亿,年均增长6%,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
银河证券宏观分析师此前就判断,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经济在保证"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将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
在钟才文的首篇文章《从全球视角看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的开篇,就提到,"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其次,宏观目标落实到产业层面,则是以"四大基础"和"五大机遇"为现实路径。
所谓四大基础,一是"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二是"超大市场的规模经济"、三是"庞大的工程师红利"、四是"安全的社会环境"。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9月份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经接近30%,总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目前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我国每年培养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就超过500万人,对工业建设和科技发展形成了有效的支持。
与此同时,钟才文还提到"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规模庞大、层次多样、潜力十足的国内市场,这些因素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能够经受住风吹浪打、甚至是狂风骤雨的考验。
而"五大机遇"则包括了"产业升级、新老基建、城市更新、消费扩容、民生福利"这五个机遇,可以说也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红利、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指南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