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惊现变量,特朗普若躺平,欧洲敢加码援乌?

2025-04-23 17:22  环球时报

近日,美国、乌克兰,以及法国、英国、德国的代表在巴黎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谈。法国总统马克龙会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会谈"积极且有建设性"。法国外长巴罗表示,这是"美国、乌克兰、欧洲首次坐在同一张桌子前"讨论乌克兰问题,后续会谈将在英国伦敦举行。欧洲首次正式参与到乌克兰危机的谈判进程中来,似乎传递出了较为积极的信号。

然而,从会谈达成的实际效果,以及欧洲在参与解决乌克兰危机中面临的问题来看,欧洲通过"攒会"能够发挥的影响力十分有限。首先,本次会谈并未达成实质性的成果,其最大收获恐怕仅仅是定下了在伦敦进行新一轮会谈的安排,以及美法提出了"追求永久性停火协议"的立场。在如何促使俄方接过停火邀约、进一步强化西方国家对乌军事援助等乌克兰十分关心的问题上,各方仍未能形成共识。会谈结束以后,美乌双方立即签署了矿产协议备忘录,俄罗斯方面的行动也没有受到影响。

由此或许可以推测,在伦敦的会谈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次,俄乌冲突的本质决定了欧洲在其中难以成为"主角"。冷战后的历史经纬清晰地表明,北约持续东扩对于俄罗斯战略安全空间的挤压,已然成为欧洲安全困境的根源。多方都曾警告过这一趋势的危险性,然而掌握北约政策主导权的美国多年来一直与中东欧国家一道,将对俄战略挤压最大化作为争取安全优势的根本手段。在大部分欧洲国家将自身安全与北约绑定的情况下,其注定难以同美国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更难以凭借自身力量撬动"冷战遗产"。

再次,欧洲在俄乌冲突上的目标和声音仍有待厘清。欧洲不断采取措施"争取上桌",实际上是对美俄"越顶外交"的冲击和万斯慕安会发言后的应激反应,其背后是看到俄乌和平进程愈发背离欧洲预期和控制而产生的安全焦虑。在这种状态下,欧盟愈加迫切希望在俄乌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发挥作用,一边支持乌克兰"接着打"显示"欧洲力量",一边又希望"促和平"维护欧方利益,使得本就存在的欧洲内部分歧更加明显。例如,欧盟希望组建对乌军援的"志愿者联盟",法国支持,德国、波兰、斯洛伐克等国表示反对。同时,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抛开欧盟单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更关心关税问题而非俄乌冲突,也显示出欧洲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应对方式、沟通渠道等存在显著差异。

在欧洲各国就乌克兰问题达成总体共识、出现代表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声音之前,其很难在危机解决进程中发挥实质性的影响。最后,美国推进谈判进程的方式缺乏外交可行性,也是影响欧洲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推进俄乌和平进程的动力在于国内政治和竞选承诺的驱动,以及在中美俄关系上争取对华战略竞争优势的考量,而非在于推进以可持续和平为目标的长期欧洲安全架构。在上述目的驱动下,美国政府更看重给国内基本盘选民展示强硬和自信的姿态,以及能够通过谈判获取多少实际利益。

因此,美方高层在倾听俄方意见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俄乌双方进行施压,包括威胁切断对乌军援、威胁对俄实施进一步制裁等。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使各方对美国主导的和谈进程产生担忧和疑虑。在此背景下,欧洲在保持对俄强硬态度基础上,只能通过争取对话以及尽可能多地提供对乌援助来争取更多有利条件。在既要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又要处处提防美国、但又不得不与美国沟通的情况下,欧洲的资源和精力会消耗得更快,其能够发挥的影响力也可能越来越有限。

长远来看,欧洲争取"战略自主"、在俄乌冲突中寻求发挥自身作用,符合其维护战略与安全利益的需要。然而,若欧洲难以理性看待俄罗斯并与其直接进行对话,寻找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相处之道,其就难以摆脱 "政治正确"和"应激反应"双重驱动下,在军事和政治手段之间左右摇摆、无所适从的局面,更无法在破解西方与俄罗斯战略对抗的"死循环"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