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娃哈哈再次出名,是靠这个短剧都编不出来的"宫斗"戏。
近日,三名自称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美籍人士,同时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法院起诉娃哈哈新掌门宗馥莉。
他们要求获得价值21亿美元的信托基金权益,并主张对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的继承权。
这场突如其来的法律纠纷,彻底颠覆了公众对宗庆后的认知。
这位生前以"布鞋首富"形象示人、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的企业家,在去世16个月后,隐秘的家庭生活被彻底曝光。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三位原告宗继昌出生于1996年、宗婕莉出生于1998年、宗继盛出生于2017年,均为美国国籍。
整件事的核心人物,是杜建英。
她比宗庆后小21岁,毕业于浙大,1991年加入娃哈哈,历任多个重要职位。
而她,正是前两个孩子的生母,年仅8岁的宗继盛,坊间传言其生母另有其人。
更为戏剧性的是,1996年宗馥莉赴美留学时,杜建英正以"陪护人"身份陪同。
就在同年,她在美国生下了宗继昌。
这意味着14岁的宗馥莉,可能早就知晓父亲的婚外情,并在异国他乡目睹了这段复杂关系的发展。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家族内斗,宗馥莉的应对可谓雷厉风行。
自2024年接任娃哈哈董事长以来,她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当别人以为,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时,其实是宗馥莉在背后下着一盘大棋。
首先,是人事大换血。
将董事会成员全面更换,吴建林、潘家杰等宗庆后时代的老将纷纷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她的亲信团队。
其次,是业务调整。
宗馥莉关停了包括深圳、重庆、沈阳等地的18家分厂生产线,这些工厂多数与杜建英有股权关联。
表面上是业务优化,实则是对杜建英势力的精准打击。
同时,她将娃哈哈的部分生产外包给今麦郎等代工厂,但所有合同必须通过她控制的宏胜系公司,每瓶产品抽成0.4元。
最后,是处理信托。
这是宗馥莉"反击"的最关键的一步。
据原告方律师透露,宗庆后生前曾承诺为三个非婚生子女设立总额21亿美元的信托。
但由于宗馥莉停止了注资,导致信托资金还差3亿美元,信托尚未正式生效。
之后,宗馥莉利用自己继承人的合法身份,以支付越南工厂设备款为由,从汇丰银行账户转出110万美元。
而宗馥莉正是用这110万美元,宣告了自己对该信托基金的"主权"。
实际上,宗馥莉本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主。
在她的领导下,娃哈哈2024年营收重返700亿元大关,比2023年的512亿元暴增36.7%,重现了十年前的巅峰水平。
同时,她悄然将核心商标转移到新公司名下,这样即使股权分配发生变化,也能确保品牌控制权不受影响。
此外,她还对经销商渠道进行重新整合,要求与宏胜系签订新合同,逐步将娃哈哈160万个零售终端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手中。
一系列操作,不仅证明了她的经营能力,也为她在这场家族纷争中增添了筹码。
这场遗产争夺战的导火索,实际上源于宗馥莉对杜建英势力的全面清算。
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迅速将杜建英从董事会中剔除,关闭其持股的多家工厂,切断了其在娃哈哈体系内的利益链。
杜建英显然不甘坐以待毙,这次让三个孩子站到台前,就是她以法律手段进行的反击。
嫡庶之争,古已有之。
在资产庞大的娃哈哈宗家,也不例外。
实际上,宗庆后生前确实在为非婚生子女安排后路。
虽然他人设清贫,道德形象高大,但早在2022年,宗继昌就进入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担任董事。
2023年宗庆后病重期间,还将大理、双城、南京等地的多家公司交由宗继昌管理。
而宗馥莉的反击,显然是要彻底断绝这些安排。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中间发生的插曲。
宗庆后三弟宗泽后,也就是宗馥莉的叔叔公开表态,不仅没有支持侄女宗馥莉,反而为杜建英和三个非婚生子女站台。
宗泽后在采访中毫不客气地指责宗馥莉胸怀不够大,要赶尽杀绝。并指责她作为大姐太过自私,不仅要独吞遗产,还要将他们扫地出门。
这番表态十分严重,不仅质疑了宗馥莉的人品,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进行了严厉批判。
随后,宗泽后补刀,说宗馥莉从小就很自私,六亲不认。
这样的人身攻击显然超越了正常的家族内部的分歧范围。
作为长辈,在如此敏感的时刻公开羞辱侄女,真的是因为宗泽后可怜大哥的三个子女,怕他们流落街头吗?
大家族没有那么善良的人,尤其在争遗产的时候。
其实,细细捋一捋整件事,就会发现,宗泽后背刺宗馥莉的背后,藏着很深的纠葛。
首先,是利益相关。
宗泽后自20世纪90年代就定居美国,多年来一直负责在海外推广娃哈哈产品,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商业帝国。
关键在于,他与杜建英在业务上有着深度合作关系。
杜建英进入娃哈哈后,因英语优势被派往海外开拓市场,两人开始了深度合作。
宗泽后在美国的公司名为"捷尔思",杜建英的投资公司叫"三捷",连她的女儿都叫宗婕莉。
这个"捷"字十分关键,说明杜建英在事实上,已经被宗家接纳了。
而宗馥莉上台后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动了宗家既得利益群体。
宗泽后作为宗家在海外的代表,多年来享受着娃哈哈带来的红利。
可宗馥莉则强调按劳分配,拒绝"家族文化",这对包括宗泽后在内的宗家亲属的利益,是直接威胁。
其次,是口碑相关。
实际上,宗馥莉此前有一系列"得罪人"的操作。
2024年7月,宗馥莉曾因受到"侵占国有资产"的匿名举报而陷入舆论风波,当时她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发布辞职信以争取同情。
在这个关键时刻,宗泽后曾公开表态,教育侄女要"夹着尾巴做人",暗示她行事过于张扬。
这种长辈教训晚辈的姿态,实际上反映了宗泽后对宗馥莉改革路线的不满。
说到底,娃哈哈算是传统家族企业。
在这个利益团体中,长辈享有特殊地位。
可宗馥莉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与这种大家族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导致她在宗家老一辈里,口碑很差。
最后,是权力相关。
细细想,如果三个私生子女能够成功分割宗馥莉的股权,谁的权力会增大?
其实,答案不言自明。
当娃哈哈的控制权被稀释,包括宗泽后在内的里外戚掌权者,就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权游》里说,混乱是阶梯。
相比于铁血手腕的宗馥莉,三个毫无企业管理经验和人脉的非婚生子女掌控股权,在狼多肉少的宗家,简直就是送上门的肥肉。
一个四分五裂的娃哈哈,或许才是某些人想要的娃哈哈。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宗泽后在舆论尚未完全形成之际发声的原因之一吧。
通过质疑宗馥莉的人品和动机,为这场法律战增添道德维度的争议,在舆论场为三个非婚生子女争取同情分。
然而,宗泽后似乎低估了公众的判断力。
在传统道德观念中,原配子女天然享有更高的道德地位;而非婚生子女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继承权,但在道德评判上往往处于劣势。
宗泽后作为长辈支持非婚生子女对抗嫡女的做法,不就是胳膊肘往外拐么?
更重要的是,宗馥莉的经营能力和改革魄力,赢得了不少专业人士的认可。她将娃哈哈从低谷拉回巅峰的成绩,证明了其商业能力。
相比之下,三个非婚生子女除了血缘关系外,并未展现出足够的管理能力。
这也让宗泽后的支持,缺乏十足的说服力。
其实,在番茄君看来,这场娃哈哈家族内斗,不仅是一个豪门恩怨的八卦话题。
它更是一个涉及法律、道德、商业伦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内斗。
从道德层面评判这件事的是非对错,太过复杂。
但从社会影响角度看,宗庆后作为第一代创业者,在财富传承方面显然缺乏周全的规划。
他既想维护公众形象,又想照顾非婚生子女,是典型的"既要又要",最终导致了人去楼空后,家族内部的激烈冲突。
这种心态,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全都存在。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内斗对娃哈哈品牌的影响是空前巨大的。
一直以来,娃哈哈都以"民族品牌"自居,但其曾经的掌舵者,在如今看来却是一个有道德瑕疵的人。
宗庆后现在的形象,与自己生前对自己的标榜大相径庭。
作为"民族品牌"的掌舵者,三个非婚生子女还都是美国人,极其讽刺。
虽然宗馥莉在业绩上交出了亮眼答卷,但这种形象崩塌和持续的家族纷争,一定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这种影响,是无法修复的。
一旦被竞品友商抓住把柄,娃哈哈可能自此一蹶不振,一个民族品牌可能因此陨落。
所以,在番茄君看来,娃哈哈的宫斗,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财富可以继承,但信任与声誉无法世袭。
宗馥莉的操作,三个非婚生子女的决定,终将影响娃哈哈这艘巨轮的前进方向。
作为舵手,宗馥莉是否会在家族内斗的"泼天流量"中再让业绩翻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