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因·科贝西:黎巴嫩政府要对真主党“缴枪”,能实现吗?

2025-08-12 09:00  观察者网

在美国要求推动下,当地时间8月7日,黎巴嫩内阁召开会议,讨论解除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事宜。此事在美国要求下推动,4名黎巴嫩什叶派部长中途退场以示抗议。尽管如此,其余内阁成员随后投票支持了这项计划。

这份计划在黎巴嫩引起不小的争议,真主党高级官员卡马蒂谴责该决定向美以低头,是"屈辱的屈服"。黎巴嫩什叶派最高伊斯兰委员会副主席哈提卜指出,美方"试图将黎以冲突转变为黎巴嫩政府内部的政治对抗"。

解除武装计划会如何影响黎巴嫩国内政治局势与西亚地区局势?包括真主党在内的"抵抗之弧"会如何适应新的变化?黎以之间达成的脆弱停火协议是否会被推翻?北京大学黎巴嫩/西亚研究与中阿关系研究博士后侯赛因·科贝西撰文做出分析评估,观察者网翻译刊发,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侯赛因·科贝西】

数日前,迫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巨大压力,黎巴嫩现任政府做出了一项极具争议的决定:要求国家军队制定一项计划,将所有武器收归国家掌控。此举直接挑战了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的武装地位。

尽管近期事态发展背后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本文将尝试剖析这一严峻决定对黎巴嫩乃至西亚地区可能产生的后果。首先,有必要提供一些关键背景,尤其是面向中国读者。

关键背景

概言之,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国及其盟友迎来其全球单极化的"巅峰时刻"后,美国便在21世纪初将目光转向了西亚。若能掌控这一对国际能源和贸易具有关键地缘战略意义的区域,美国便能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进而更有余力将注意力转向中国这样的崛起大国,以及一个重现活力的俄罗斯。

当然,伊朗是美国和以色列称霸西亚的强大障碍。与之并肩的,还有一批基本上属非国家行为体的民族解放运动力量,从黎巴嫩的真主党、加沙的哈马斯,到后来的伊拉克抵抗派别/人民动员部队(PMF),再到也门的胡塞武装。在这一"抵抗之弧"中,唯一参与结盟的国家是阿萨德领导的叙利亚。

"抵抗之弧"在挫败美以两国推行地区全面霸权的图谋方面屡获成功,而黎巴嫩真主党正是这些成功中最耀眼的明星和先锋。

该组织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初衷是发起一场抵抗运动,旨在将黎巴嫩从1982年以色列的全面入侵和占领中解放出来。真主党是一个什叶派伊斯兰运动,深受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感召。

真主党信奉革命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所宣告的信念:美帝国主义--及其在该地区的主要前哨基地以色列--是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动荡与危机的根源。

通过成功解放了黎巴嫩近全部领土(结束以色列长达18年的占领),真主党为本地区民族解放与抵抗运动提供了可效仿的蓝图和典范,成为首支通过军事手段从以色列占领下解放自身领土的阿拉伯势力。

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见证了真主党武装势力的崛起

六年后,在2006年7-8月的公开战争中,真主党成功构建了一套针对以色列的高度有效的威慑平衡,为黎巴嫩(尤其是毗邻以色列的南部地区)带来了17年的平静与稳定。其成功的经历鼓舞并塑造了过去四十年间整个西亚地区反以/反美抵抗运动的兴起与实践。

在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攻防对抗中(进攻方为美以阵营--其背后有整个北约支持,并迫使沙特、卡塔尔、埃及、土耳其等众多阿拉伯和穆斯林人口为主体的政权加入;防守方为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阵营),一个关键节点便是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

尽管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次针对以色列的进攻行动,但哈马斯实际意在"扭转局面",打破当时面临的政治环境。该行动旨在明确宣告:哈马斯绝不允许巴勒斯坦解放事业被终结。其时,拜登政府正积极推动沙特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协议,若该协议达成,将对巴勒斯坦解放运动的全民族目标造成沉重打击。

尽管哈马斯为确保行动完全保密,未向真主党或其他方面提前透露意图,但黎巴嫩抵抗运动基于哈马斯的请求及自身坚守的原则,于"阿克萨洪水"行动发起次日便开辟了军事"支援战线",开始每日袭击以色列北部的军事和安全目标。

真主党预见到以色列对加沙的报复将极为惨烈,因此力图将以色列军力从南部吸引到北部,并阻止特拉维夫方面采取不成比例的冲突升级行动。

然而,以色列利用其成功渗透真主党内部通信网络的机会,并凭借多年来在美国和北约支持下的无人机监视及其他情报收集成果,于2024年对真主党取得了显著的战术胜利。期间,特拉维夫当局将边境冲突急剧升级为全面战争。

臭名昭著的"寻呼机/对讲机行动"、刺杀长期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真主党领袖赛义德·哈桑·纳斯鲁拉及其他主要领导人,以及对黎巴嫩的大规模轰炸,重创了抵抗力量的军事威慑能力及其在黎巴嫩国内的政治地位。

尽管真主党遭受重大打击,但它并未屈服,还在黎巴嫩南部阻击了试图入侵的以军地面部队近60天。黎巴嫩抵抗力量还利用导弹等武器轰炸了特拉维夫、海法等主要城市,迫使以方最终于2024年11月27日同意达成停火协议。

2024年9月黎以冲突期间,真主党武装展示了首次使用的"卡德尔 1"型弹道导弹的相关数据

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术成功,以军却未能彻底消灭真主党这一武装组织。其韧性、适应性的重组机制、根植于本土及地区的合法性,加之抵抗之弧的支持,均维系了真主党的生命力。

2024年11月停火协议

在美国人调解下,黎巴嫩和以色列政府在2024年11月27日达成了停火协议。该协议实质上强化了结束2006年"七月战争"的联合国第1701号决议。2024年的停火协议要求:以色列和真主党均停止军事行动;以色列完全撤出战争期间占领的黎巴嫩南部领土;真主党将其部队撤出利塔尼河(Litani River)以南地区(该地区与以色列北部直接接壤)。

然而,除上述条款外,美国调解人还额外要求:1.真主党首先撤军;2.给予以色列60天时间撤出黎巴嫩领土。美方的逻辑是,以色列需要确保真主党确实会从利塔尼河以南撤出。

为了方便黎巴嫩政府参与战后谈判(这个政府现在的主张是依靠美国人担保,仅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黎巴嫩的权益),真主党随即迅速撤军。黎巴嫩政府此后也承认,抵抗力量已完全履行并遵守了停火承诺。

另一方面,以色列却全然未遵守承诺。直到今天,以军仍占据黎巴嫩南部多处地点,以军自2024年11月27日以来已违反停火协议超过3000次(包括地面和空中攻击),期间造成约600名黎巴嫩公民死伤。

一直主导战后停火及谈判进程的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Joseph Aoun)始终坚持:尽管他希望黎巴嫩境内的所有武器最终上交国家,但真主党武装的问题是黎巴嫩内政,必须在国防战略的框架内由黎巴嫩人自行解决。这实际上堵死了外部势力通过政治手段解除真主党武装的企图。

令美国和以色列更难受的是,奥恩总统始终强调:关于真主党武装前途的国内讨论,只能在以军全部撤出黎巴嫩领土并停止公然违反停火的每日侵扰之后进行。

诚然,奥恩的立场未能促使美国向以色列施压以遵守去年11月的停火协议,但美国本就无意为之。美式帝国思维正企图最大化地利用其眼中以色列在2024年冲突中对真主党取得的重大战术胜利。奥恩的立场阻止了美以目标--即让黎巴嫩政府及军队同真主党自相残杀--的实现。

亲美总理纳瓦夫·萨拉姆登场

在美国、沙特的巨大压力下,奥恩总统实质上选择了退让,将该问题移交给了亲美派总理纳瓦夫·萨拉姆(Nawaf Salam)领导的政府。美沙深知,奥恩不愿在上交武器问题上与真主党直接起冲突,但萨拉姆则不然。

于是,萨拉姆总理于2025年8月5日召集内阁会议,迈出了极具争议的一步:要求黎巴嫩军队在8月底前制定计划,以期在年底前实现国家对所有武器的垄断。这是对真主党的直接挑战。

当地时间2025年8月7日,黎巴嫩内阁在总统约瑟夫·奥恩主持下,再次就美国提供的黎巴嫩以色列停火方案进行讨论。 IC Photo

所有来自抵抗阵营及什叶派背景的政府部长均退出了此次内阁会议,没有参与萨拉姆总理做出的极具争议决定。鉴于黎巴嫩的教派分权体制,这一决策过程实质上属于违宪。

黎巴嫩抵抗力量也断然拒绝了在领土仍被占领、且国家不具备真正抵御以色列能力的情况下解除武装的可能性。

萨拉姆总理并未让政府自行制定计划,而是指示军队"拿出一个方案"来收缴真主党的武器,实质上是将"烫手山芋"甩给了黎巴嫩军队。此举意在破坏军队与抵抗力量/支持者之间原本良好的关系。他还企图给其他黎巴嫩民众留下一种印象--即军方正着手收缴抵抗组织的武器。

其结果是,今天的黎巴嫩在政治和主流民意层面陷入深度撕裂,已进入一个极其危险的阶段。

潜在场景及对黎巴嫩与地区的影响

真主党永远不会--我重申,永远不会--让自身陷入与黎巴嫩军队的直接军事对抗。即便黎巴嫩国内某些受美沙支持的政治人物试图挑动双方自相残杀,也并不意味着对抗必然发生。还有其他原因使得这种可能性极低。

假如黎巴嫩军队与本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抵抗力量/什叶派民众)开战,将实质上意味着国家军队的分裂,并可能导致黎巴嫩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解体。黎巴嫩内战(1975-1990年)为此提供了充分佐证。

再者,从军事角度看,黎巴嫩国家军队远非真主党的对手。但同样重要的是,真主党坚决反对此类冲突上演,因为这只会让以色列敌人坐收渔利。军方过去也明确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在1990年后重建以来,它被定位为一个基于国民认同、保障黎巴嫩政治统一(尤其在危机时刻)的机构。

请注意,我称这一场景"发生可能性较低",但并未完全排除,特别是考虑到来自国外(尤其是美沙)的巨大压力。火上浇油的是,以色列依然每天对黎巴嫩发动军事侵扰,以及鲁莽的特朗普政府在整个地区给予内塔尼亚胡的全力支持。

然而,更可能出现的场景是:美国持续加大针对黎巴嫩政府和军队的压力,迫使其"处理"真主党问题,从而为以色列轰炸黎巴嫩目标、实施更多公然侵略提供借口--以打击真主党如今在黎内部"非法"持有的武器为名。这将服务于进一步孤立真主党、并在黎巴嫩乃至整个地区使"抵抗"理念丧失合法性的目的。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持续不断,黎巴嫩政府非但无力阻止(反而在纵容和鼓励!),将迫使真主党再次自主承担责任,反击以色列违反停火的行径,这很可能导致新的公开冲突爆发。

真主党-以色列再启战端的设想

在黎巴嫩政府逃避其解放和保卫国家的责任后,抵抗力量预计将采取行动。结果会如何?是的,以色列必将再次轰炸黎巴嫩。然而,以色列的腹地也将遭受强有力的轰炸。

真主党仍有足够的能力惩罚以色列,这也解释了以色列为何在2024年11月寻求停火。就在停火前三日,我们见证了这种能力:真主党以数百枚导弹和攻击无人机轰炸了特拉维夫、海法等主要城市。

真主党宁可选择与以色列敌人进行此类公开对抗,也不愿被拖入与黎巴嫩军队或国内其他派别的内部冲突。

在地面战中,尽管真主党在2024年伤亡惨重(从寻呼机/对讲机行动到10-11月的公开战争),以色列地面部队和军队也因近两年不间断的战争(从加沙到黎巴嫩,再到也门导弹袭击和伊朗的猛烈弹道导弹打击造成的损失)而元气大伤。伤亡正在累积、无力动员足够的新兵,以军的士气日益低落,其分布在加沙、约旦河西岸、黎巴嫩与叙利亚的兵力已捉襟见肘。

因此,以军很可能避免与真主党展开新的地面战,而倾向于对黎巴嫩进行大规模空袭。然而,如前所述,黎巴嫩抵抗力量将以猛烈的导弹齐射予以回击。

此外,如果这场战争再度爆发,真主党便会将2024年11月的停火协议视为立即失效。这意味着真主党从利塔尼河以南撤军的决定也将逆转,抵抗力量将重新派遣部队及先进武器重返该地区,直至黎以边界线。

若美军意图介入,则很可能导致区域性的战火爆发,美国在整个地区的利益都会成为目标。例如,几枚也门的高超音速导弹射向海湾国家石油设施,就足以迅速改变华盛顿的盘算。因此,我个人认为美国直接介入对抗真主党的可能性极低。

尽管关于伊朗领导的抵抗之弧"终结"的论调不绝于耳,该联盟仍在坚持战斗,回击着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在过去24个月里竭尽全力维护其在西亚最大资产(即巴勒斯坦的占领者)的政治与军事生存的同盟。

真主党和抵抗之弧的前路艰难,但他们深知,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关乎西亚地区未来的历史性战斗,一场将塑造未来全球秩序(当前正摇摆于美国单极与新兴的多极秩序之间)的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