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看起来十分突然,实则是中国早就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行动,是在精心准备多年后准备的一次重大且带有反攻性质的战役。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向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发出指令,全面暂停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禁令覆盖新签合同、在途货物甚至到港未卸货的矿石。
这里的关键一是停止采购以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二是禁令包括了所有新签合同、在途货物和已经到港还未卸货的矿石。这次中国没有给必和必拓留下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要么屈从接受,要么失去中国市场。
在铁矿石市场,中国一直是受虐的一方,现在终于硬气起来,这让必和必拓很不适应,开始还鸭子死了嘴巴硬,称绝不会屈服于中国的禁令,以为这次中国还会像以前一样坚持不了多久,还会求着购买他们的铁矿石,到那时他们还可以顺势再涨涨价。
然而这次中国是有备而来,显然是要打一场中澳铁矿石的决定性战役,是要彻底扭转在与澳大利亚铁矿石交易中的被动局面。
必和必拓的傲慢并没有坚持多久就败下阵来,不得不向中国屈服。10月9日,必和必拓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订协议。根据协议自2025年第四季度起,必和必拓对华铁矿石现货贸易的30%将改用人民币结算,涉及规模达80亿至100亿美元,剩余长期合同仍以美元计价,等到明年中国铁矿石指数的市场接受度达标后,长期合同也有望采用人民币定价模式。
多年来,虽然中国购买了澳大利亚60%以上铁矿石,澳大利亚铁矿石极度依赖中国市场,可在这场最大买家与最大卖家的激烈博弈中,中国始终落于下风,长期受澳大利亚压制,结果是中国钢铁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澳大利亚的钱袋,澳大利亚在对华铁矿石贸易中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年复一年地干得十分辛苦,却只能分得极其微薄的一点利润,有时甚至连汤都喝不到口。
为了扭转这种极度不公平的局面,为了对澳大利亚发起致命一击,中国进行了长期准备。
一是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全国一口与澳大利亚进行铁矿石贸易谈判,避免了国内600多家钢铁企业分别与澳大利亚谈判、互相恶意压价的情况,显著提高了议价权,并为后续跟澳大利亚进行定价权决战提供了组织支撑。
二是开拓铁矿石市场,构建多元铁矿石进口格局。先后开拓了南非、俄罗斯、印度、秘鲁等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地,使之在与澳大利亚、巴西这两个铁矿石大国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格局,为打破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提前布好了局。
三是加大对非洲几内亚超大铁矿西芒杜矿的投资和建设,并进行了铁路、港口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中国是拥有储量达47亿吨优质铁矿石的西芒杜铁矿的重要股东,参与了其公司运营和管理,该矿将于今年11月建成并出口第一批铁矿石,建成后每年可为中国提供超过1亿吨优质铁矿,能够极大减轻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