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辟谣赵心童曾在地下室每天练球8小时:是在松岗的俱乐部训练过

2025-05-08 16:31  深视新闻

北京时间5月6日凌晨,中国选手赵心童在斯诺克世锦赛夺冠,成为中国首位、亚洲首位世锦赛冠军,创造了斯诺克运动的历史。一夜之间,赵心童的名字再次成为整个中国体育界乃至世界台球界的焦点。

夺冠后,赵心童身披五星红旗,他说,能成为中国首位世锦赛冠军,自己非常激动,也感谢所有球迷。

随后,赵心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四个字:坚持初心。从"天才"到"世锦赛冠军",这一路要走多久?赵心童的答案是20年。

从业余球桌赛到职业舞台的跨越,20年来,赵心童如何一步步努力,让"天才少年"成为他的标签?赛后,赵心童的母亲文安笑接受了深视新闻记者的采访,为我们特别分享了赵心童与深圳、与台球的这份独特"缘分"。

赵心童的母亲文安笑

"他憋着一股劲儿

想为国争光"

当记者见到赵心童的母亲文安笑时,她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一切都太意外了,他一直想为中国人争光,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想证明自己的实力。"

"当时比赛我们都不敢看,怕他打球丢分,过程十分紧张。都是亲戚朋友告诉我们,优势局面了,我们才看了最后一局。"文安笑说,"但是我们在他打完之后都会再找视频复看。"

对于儿子取得的荣誉,文安笑淡定地说,"我只说了'恭喜儿子',因为他那边也比较忙,我们都不打扰他。"

在深圳与台球"结缘"

1997年,赵心童出生于深圳,从小在松岗东方社区长大,曾先后就读于松岗第一小学(原松岗中心小学)和松岗中学,父母均为在深医务工作者。

赵心童在深圳与台球"结缘"。"以前他还小,我出去参加培训,带了一个台球玩具回来,玩着玩着后他就喜欢上了,慢慢就变成了大的、规范的台球室。"赵心童母亲文安笑告诉记者。

在8岁那年,赵心童跟着父亲去台球俱乐部玩,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拿起了球杆打了一把。赵心童也曾经对媒体表示,"第一次打台球是我爸爸和他的朋友带我打,我就喜欢上了。后来有比较懂台球的前辈发现我有天赋,爸妈就带着我在全国各地找教练和老师。"

在深圳与台球的奇妙相遇,为后来赵心童走上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

"让他选自己喜欢的道路"

"读书还是打球?"这是曾经摆在赵心童和他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文安笑告诉记者,"当时很难兼顾,我们台球行业的专家建议休学半年,给他试一下。后来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说他就是'那块料',于是我问他大学毕业后想做什么,结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打球'。"

"我的本意就是想他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快乐,以后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从那天开始,我就不考虑其他人的话了,尊重儿子的选择。"文安笑说。

"他这一句话也打动了我。"赵心童父亲赵小伟说,"我觉得他确实是这方面的人才,我们想如果他大学以后打,那不如现在去打。"

赵心童10岁的时候,父母给他买了一张斯诺克球桌,为了让儿子能专心练球,还将家里其中一个大房间改造为球房,并聘请教练来指导。

赵心童的打球风格以"快准狠"著称。赵心童母亲文安笑回忆说,这和他小时候打球的经历有关,"小时候他打球不够台球桌子高,就搞个板凳,站在凳子上面打。后来他就改成了溜冰鞋,导致他出球很快,一转角就到了这里。他是国内第一个踩着溜冰鞋打球的人,后来很多不够高的学员都模仿他。"

赵心童初中时文化课成绩不错,在班级名列前茅。他在松岗中学的科任老师吴金凤告诉记者,"我对赵心童的印象比较深刻,当时这个孩子刚进松岗中学时个子比较小,遇事比较冷静,我认为他现在的成功和他的性格有关联的。"

2020年的时候,赵心童通过父母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赠了一批消毒机。"他很感恩松岗中学,那批消毒机我们一直在正常使用当中。"吴金凤说。

提到成长道路中的印象深刻事件时,文安笑介绍,"有一次他打完比赛回来,就让我带他去中学逛逛,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当时我心里有点触动。觉得有得就有失。"

"在深圳成长

是他的幸运"

在采访时,文安笑和记者强调说,他是深圳之子。

在谈及在深圳出生成长对赵心童有何影响时,赵心童母亲文安笑说:"深圳十分重视体育运动,松岗街道每年都会开展大型体育赛事,营造出的浓厚体育教育氛围,在赵心童的成长历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能够在这个时代,在深圳成长,是他的幸运。"

深圳市台球协会秘书长卜繁松介绍,深圳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项起源于英国的高雅绅士运动,最早在香港生根发芽,随后其种子播撒到紧邻的深圳,再从这里为起点,向全国各城市蔓延开来。

记者了解到,21世纪初,深圳就有500余家台球俱乐部,"发展至今,尤其是近年来无人自助台球厅的兴起,深圳台球俱乐部较500的数量只多不少。"卜繁松说。

在市场的高度认可下,深圳台球赛事一度红火,包括俱乐部联赛、公开赛等赛事品牌,但近年来陷入低谷。

卜繁松认为,"赵心童的夺冠,或将给深圳台球赛事带来新的转机。激发台球消费的同时,鼓舞更多青少年球手更坚定走向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