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有句老话叫做"男不过八,女不过七",这句话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当时黄帝和岐伯讨论关于男女生育和长寿的问题。岐伯说:男人这一生每8年为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每8年男人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变化。即8岁、16岁、24岁、32岁、40岁、48岁……
岐伯说:当男人到了八八六十四岁时则精绝不能生育了,过去有句话叫做"人到六十古来稀",世上难见"七旬翁",于是有了"男不过八"这句话。意思是说男人生育力过不了"重八"。
朱元璋原名就叫朱重八,试问哪个男人能超过朱元璋?朱元璋能从一个乞丐做到皇帝,在历史上仅此一人。岐伯说完男人,话锋一转接着说女人。他说女人不过七,意思是说女人每7年身体发生一次变化。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
岐伯说女子到七七四十九岁时,则经绝无子。意思是说女人到四十九岁后就绝经了,不能再生育,这和现代的理论女人四十多岁进入更年期是一致的。
古代婚姻法规定,如果正妻在49岁时没有生下孩子,那么丈夫就可以纳妾,也是说女人过49岁以后就没有了生育能力,男人为了传宗接代可以纳妾。这就是"女不过七"一句话的出处。也称"女不过重七"。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女人的生育能力比男人要短,但是女人的发育要比男人要早,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女子14岁就可以结婚的原因。按照科学道理来说,女子到18岁以后才进入成熟期,过早结婚对女人的身体有伤害,负担也重。
这句老话说的是一个平方数,男不过八说的是男人一般到了八八六十四岁精力就到头了,女不过七说的是女人精力一般到七七四十九岁就差不多了,而这里的精力一般指生育能力。
这话在过去还是挺正确的,以前的人结婚生孩子都很早,一般十几岁就有孩子了,三四十岁就有孙子了,等到五十来岁就算老朽了。主要上因为以前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很一般,很多人又要靠重体力活为生,老的很快。一般来说能够活到五十多岁就不错了,活过六十就是赚的,而有言语"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很少,绝对是高寿了。
在古代由于没有计划生育和有效避孕措施,不少人会一直生孩子,不过由于医疗条件和营养条件跟不上,可能有很多孩子还没长大就夭折了。有些孩子和孩子之间年岁差距很大,二三十岁都不算稀奇。但是一般来说,男人能活到六十岁已然不错,要是六十多能生孩子简直就是奇迹了。为了说得顺口,就有了男不过八的言语。
而女性由于自身生理条件的因素,往往四十多岁可能就不能再生孩子了,所以有了女不过七的说法。
可以看一下古代的那些人物,照理来说,古代生活条件最好的男人就是皇帝了,比如说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他活了五十一岁,有三十五个子女,但是三十五岁就没有再生育了。再比如说最长寿的皇帝乾隆,他活了八十八岁,一共有二十七个子女,而最小的公主是他六十四岁的时候生的,正好应了男不过八这句话。
而在女性方面,由于现代技术提高和体质改善,不少女人超过五十岁仍旧可以生育,据新闻报道,目前我国最高龄产妇是六十五岁,国外更是有超过七十岁的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