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了2025年4月(第14周-18周)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从监测数据来看,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里,新冠阳性率从3.3%上升到了6.3% ,而且连续好多周都排在首位。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专家表示:目前情况处于可控范围,不会对高考造成影响。
这一次新冠病例数的"反弹",并非是突然冒出来的新疫情,而是在常规的流行节奏里出现的一次小高峰。
病毒学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所长常荣山指出,这次新冠流行可能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
自2022年12月起,我国就出现了新冠和流感交叉流行的情况,从2023年3月开始,新冠的流行波强度普遍比流感要低,而且间隔规律也消失了。2025年2月,我国经历了三年以来规模最小的一次全国性流感流行,人群的群体免疫力有所下降,这就为新冠的再次流行创造了机会。与此同时,距离上一波新冠流行(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 )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人群中因为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抗体保护作用几乎都消失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春夏换季的时候,早晚温差比较大,本来就是容易感冒的高发时期。再加上正好赶上清明、五一假期,这段时间人口流动量非常大,跨省出行、聚会聚餐这些活动都很频繁,病毒就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扩散开来。
不过,常荣山认为,这次新冠流行马上就要达到顶峰了,并且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他还表示,预计在6月5日前后,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8 - 10%左右,不会影响到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6月中下旬,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会下降到5%或更低。
普通人不用过度担忧,但这3类人要格外注意。
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的人来说,这一轮感染新冠后的症状相对比较轻,比如会有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感觉疲乏的情况,还有一部分人会咳嗽,而且持续时间可能长达一周甚至更久。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虽说不用太过于担忧,但也不能不当回事。一方面它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体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传染给家里身体比较弱的老人、孩子或者患有慢性病的人,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有三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做好防范:
1. 60岁以上的老人;
2. 患有基础病的人(像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等);
3.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处于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等) 。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给出建议,要是家里有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或者进行居家新冠抗原核酸检测,确诊之后要尽快接受抗病毒治疗。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防护指南可以按照这5步来做:
1. 个人防护:在商场、地铁、医院这些人很多的场所,建议佩戴好口罩,这样能隔绝病毒。
2. 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的时候和他人保持1米左右的社交。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3. 通风换气:建议室内场所早上和晚上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没有生存的空间。
4. 养成健康生活小习惯:
-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肉、蛋、奶,搭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规律作息: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
-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大概30分钟,能让身体充满活力。
-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之后,要用洗手液把手洗干净。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5. 健康监测:要是身边有人出现发烧咳嗽的症状,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要是身体出现异常情况,不要硬撑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大家:随着5月气温逐渐升高,降水也有所增加,各类病原体都进入了活跃期,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明显增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在人群密集的场所,要佩戴好尺寸合适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