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商户的说法,他就是遇到了特殊情况:孩子刚满月,接到要求亮灯的电话后,实在无法赶过去开灯。而且他其实也颇为"配合",一直亮着门头和门外的灯,就是把店里面的灯关了。
饶是如此,一些工作人员却仍不依不饶,不仅态度傲慢地"通知",最后直接撬门开灯。而且据商户称,此举造成门和锁损坏,给他开店经营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
平心而论,在春节期间希望灯火通明,营造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并且根据当地通知显示,商铺额外产生的电费,政府将予以补贴。这也说明当地对此举也有着一定的通盘考虑,并不是单方面向商户转嫁成本,而是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去打造城市景观。
但是,如何实现景观亮化的目标,却也需要和商户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沟通,而不可过于生硬粗暴。像撬锁开灯的做法,不仅造成商户利益受损,事实上也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朴素认知--商铺也是一种私人空间,为何可以在没有合法程序的基础上随意撬开?这种对常识的颠覆,也是这则新闻获得巨大关注的原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