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处暑节气为什么每年都不太一样吗?而且这个节气的"白天处暑冷飕飕,晚上处暑热到哭"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年的处暑,到底是凉爽还是还有"热火朝天"?别急咱们今天好好聊聊这个被很多人忽略,但其实超关键的节气--处暑。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这句诗道出了多少人对处暑的情怀,
处暑是暑气"止"的意思表示真正的热天到头了。
可别以为立秋一到,天马上就凉了,实则不然。
立秋过后,还得经历,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末伏才算真正"退伏"。
今年的末伏,于8月9日开始,到8月18日结束,而8月19日才真正出伏,这也就意味着,暑气仍在熊熊燃烧着。
处暑在日历上,亦是个变数,今年为8月23日,下午5点01分左右。
这样处暑除了有着文化的韵味之外,还有哪些实际的价值呢?这里的奥秘,隐藏在农谚之中,农村的老话,概括得既细致,又尖锐:
-白天处暑冷飕飕:如果节气点在白天,意味着凉快的冷空气来得早,接下来的天气普遍清爽
-晚上处暑热到哭:节气点在晚上,那暑气散得慢,接下来这段时间还会热得让人发慌
处暑时节,谷穗渐渐泛黄,需留意大风来袭:此节气前后,庄稼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不过大风频繁出现,倘若稍不留神,稻谷便易倒伏,进而导致收成大打折扣。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打雷的话,代表强对流天气活跃,会带来不少阴雨,但雨水过多对成熟作物也是个隐患
结合今年处暑是8月23日下午,恰好是"白天处暑冷飕飕"的范畴也就是说,暑气应当会走得更快,天气开始转凉,不用再"热到哭"了。
话说回来,节气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时间节点,它将农时紧密相连,与庄稼的成熟息息相关,深深牵动着农村的生产以及生活节奏。故而知晓处暑,不单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极为实用的智慧。
总之今年的处暑,挂上"白天冷飕飕",让咱们对秋风送爽充满期待。接下来天气会不会如农谚所言,一凉到底?还是忽冷忽热?我们拭目以待,毕竟节气背后的秘密,永远值得咱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