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燕搭配郑丽文 国民党“刚柔并济”

2025-10-22 14:22  头条

卢秀燕很可能成了第二个朱立伦!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必将成了一匹黑马。如果台湾还有2028,很可能没有卢秀燕什么事了,届时代表国民党的是郑丽文。这场选举,一开始,众望所归的是卢秀燕。但是,卢秀燕太会算计了,她怕党务影响她在台中的施政,进而影响她的人气。她需要保持这个人气到2028年。

国民党主席改选在2025年10月18日落幕,前立委郑丽文以65122票、得票率50.15%胜出,成为继洪秀柱后党内第二位女性主席。这场选举本是党内世代交替的试金石,却暴露蓝营内部的深层矛盾。起初,卢秀燕作为台中市长,人气居高不下,她在地方治理中积累的稳健形象,让党内中常委和基层党员视她为热门人选。早在8月,媒体就频频点名她接棒朱立伦,预估她若出马,能轻松整合军系和地方派系。可卢秀燕在8月24日明确表态,无法参选,她强调要做好市长任期,陪伴台中市民和产业渡过难关。这决定看似务实,实则埋下隐患:她担心党主席的琐碎事务分散精力,影响施政成绩,从而动摇她在2028领导人选举中的领先地位。国民党党员总数逾百万,基层投票直选机制下,人气是关键筹码,卢秀燕显然在权衡短期稳定与长期布局。

卢秀燕的回避并非孤立,她选择让郝龙斌顶上,这被视为一种间接布局。郝龙斌作为前台北市长,73岁资历深厚,与黄复兴党部和军系关系密切,他早在9月4日登记参选时,就公开表示支持卢秀燕的稳健路线。党内传闻,郝龙斌的决定源于卢秀燕的鼓励,她希望借郝的参选稳住党务大局,到2028年再由她接棒。这种"守灶"策略在蓝营并非新鲜事,郝龙斌在选举中强调两岸稳健政策和地方动员,获得保守派青睐。可郝的弱点显而易见:他缺乏年轻选民的吸引力,近年几次选举失利已让他形象渐淡。卢秀燕虽未公开背书,但她在9月20日与郝龙斌会面时,两人互动热络,她肯定郝的稳定路线,这被解读为默许支持。结果,郝龙斌虽拉到近4万票,却仍落败,这暴露卢秀燕布局的局限:她低估了党内求变情绪,过度依赖传统票仓,而忽略中生代的声音。

郑丽文作为黑马的崛起,出乎多数人意料。她1969年生,55岁正值壮年,早年参与野百合学运,从民进党起步,曾任行政院发言人,后转入国民党担任立法委员和党发言人。这次选举,她从外围切入,8月23日后正式表态参选,动机直指响应朱立伦的交棒意愿,并非针对现任。她承诺推动党内改革,包括提拔年轻党员、优化两岸论述和强化监督机制,这些政见贴合蓝营基层对"求新求变"的期待。三场辩论会成为她的转折点,她口齿伶俐、敢冲敢战,吸引网络声量暴增,尤其在中南部和离岛地区拉票时,强调公平初选机制,让党员看到2026地方选举翻盘的希望。郑丽文出身绿营的背景,本是把双刃剑,却转为优势:她熟悉对手弱点,能注入新鲜血液。选举中,她击败罗智强和张亚中等对手,最终以绝对多数胜出,这不只是个体胜利,更是蓝营世代更迭的信号。

这场选举的深层逻辑在于国民党面临的三大挑战:两岸论述的模糊、党内官僚作风和年轻化缺失。朱立伦任内虽稳住基本盘,但2024大选失利暴露问题,他多次表态愿交棒,却也留下隐忧。郑丽文胜选后,朱立伦第一时间致电恭贺,强调2026和2028是重点,可党内分析认为,这带有划线意味:朱阵营希望新主席别动摇既有路线。卢秀燕的算计在此显露端倪,她本指望郝龙斌守成,自己专注地方,保住人气到2028。可郑丽文的黑马效应打破平衡,她以战将形象突围,象征蓝营选择改变。党内保守派虽有不满,散布抹黑,但郑丽文通过直播澄清,稳住中立票源。这次得票率过半,远超郝龙斌和罗智强的总和,证明基层党员厌倦宫廷政治,转而青睐能打硬仗的领导。

郑丽文上任后,党内双核心格局初现。她主攻党务改革,卢秀燕守地方施政,两人路线互补却暗藏竞争。文化大学教授钮则勋分析,郑丽文可担当攻击手,卢秀燕维持柔和形象,形成刚柔并济;在蓝白谈判卡壳时,卢秀燕或出面协调。这对蓝营有利,但也考验郑丽文的整合力。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日电贺郑丽文,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交流,这给新主席定调:两岸政策须稳步前行。郑丽文回应时,重申共同政治基础,显示她不会偏离蓝营底线。可党内傅崐萁和柯志恩等郝阵营人物蠢蠢欲动,暗示若郑丽文布局2028,将引发新拉锯。国民党党员老化严重,年轻比例不足三成,郑丽文承诺大力发展青年党员,若落实到位,她的人气将快速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