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的美俄利雅得谈判,被普遍视为俄乌冲突的重大转折。美俄不顾欧洲不满、乌克兰强烈反对,在这场双边谈判中,花了4个多小时,达成了4点共识:
一是修复美俄外交关系,意思就是双方不再驱逐外交官,要恢复大使馆工作。二是为结束俄乌冲突找到方案,其实就是协商和谈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美俄两国都默许将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外。三是,思考美俄在冲突结束后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说实话,这一点相当敏感,因为这不排除美国将拉拢俄罗斯,来对付被美国视为"最大对手"的中国。第四,确保这些过程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意思就是,这绝对不是美俄高官最后一次面对面沟通,还要继续谈。
美俄在过去3年,几乎没有正式的外交接触,如今却达成了多项共识,这相当不一般。有分析就认为,俄乌和谈或将很快到来。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恐怕也不见得。为什么?一方面,美俄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美国想要乌克兰稀土资源,但这大部分都在俄军实控区,如果让美国拿到这些稀土,美军工企业就将摆脱原材料束缚,开足马力制造武器,这样的景象是俄方愿意看到的吗?另一方面,相信俄罗斯也很清楚美国的变化无常,谁能保证4年后,下一届美国政府对俄的态度呢?
果不其然,就在利雅得谈判后,美俄关系还是出现反转,在一件事上没有谈拢,爆发了重大分歧。美方说,如果和谈实现后,欧洲向乌克兰驻军,美方虽然不会效仿,但也不会反对。言外之意就是,只要达成了和谈协议,美方就当甩手掌柜,不会去承担起担保人的责任与义务。对此,俄罗斯是无法接受的,要求未来的乌克兰必须"中立"。俄罗斯之所以要在3年前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就是不许乌克兰加入北约,想让俄罗斯和北约之间,有一个乌克兰作为缓冲带。可现在,美国却对欧洲军队进入乌克兰开了"绿灯",那俄罗斯和你美国谈的意义在哪呢?
眼看俄乌和谈进程似乎陷入僵局,中方站出来了,依旧坚守自身立场,王毅外长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表态,说乌克兰危机寻求对话谈判的趋势在上升。中国从危机爆发后就一直倡导政治解决,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的努力。
中方有足够的资格说这句话。如果中国不是真心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此前就不会派遣特别代表多次开展穿梭外交,也不会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在最近召开的慕安会上,王毅外长还在会场展开斡旋工作,分别会见德法、欧盟、北约、乌克兰多方领导人及外交高层,交换看法。可以这么说,中国为了和平,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乌克兰如今的遭遇,某些国家以及地区要尤其重视。老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放在现实里,有可能就只需要三年,但甘当棋子,就要做好沦为弃子的觉悟。正如王毅外长所说:昨天在餐桌边,明天就可能在菜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