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稀土新规落地,全球高端制造业瞬间陷入恐慌。美国率先发难,欧盟火速拉拢G7组建31国联盟扬言"强力反制",结果24小时内英国率先跳脚制裁11家中企,而法国和加拿大却悄悄派高官访华。这场闹剧背后,究竟是谁在演戏?
英国政府以"涉俄"为由挥舞制裁大棒时,满心期待盟友跟风。现实却狠狠打脸--G7除了美国口头支持,无人响应。欧盟前一天还豪言要展现"真正实力",转头就集体沉默。美国财长贝森特鼓吹"民主国家联手",结果只有英国当了真。
中方24小时内火速反击,怒斥英方"单边霸凌",并警告将采取对等措施。阿斯利康、汇丰等英国巨头瑟瑟发抖,本就疲软的英国经济再遭重创。讽刺的是,当英国忙着当"出头鸟"时,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正与王毅外长密谈。
王毅两句话直击要害:"中欧本质是互利共赢,欧方应战略自主。"法国当场表态"反对贸易战",成为首个"叛变"31国联盟的国家。马克龙算盘打得精:法国能源转型急需中国稀土,更想当欧洲稀土分销中心,这笔账比意识形态重要多了。
加拿大外长阿南德也带着农业代表团火速访华,直言"对华关系是主权选择"。此前盲目追随美国导致农产品出口暴跌,加拿大终于醒悟:靠美国不如靠自己。

中国稀土新规并非禁运,而是全链条规范化管理。但西方为何恐慌?因为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这是中国捏在手里的王牌。美国先扩大对华制裁,中国才以稀土反击,高盛预测中美最终会延长关税休战--三位数关税谁都扛不住。
这场博弈暴露三大真相:单边主义失灵、经济利益压倒意识形态、中国外交策略日益成熟。英国强出头的苦果只能自己吞,而31国联盟注定雷声大雨点小。稀土牌局终将回归谈判桌,但教训已足够深刻:跟着美国瞎折腾,注定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