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万吨,够给全欧洲电动车做'心脏搭桥'。
"
上周在柏林打车,司机一听记者要去阿尔特马克,直接踩了脚刹车:"那地方不是只有甜菜地吗?
怎么突然成了锂矿界的拉斯维加斯?
"
甜菜还在,只是地下3000米的热卤水突然值钱了。
海王星能源把管子插进去,像吸椰果一样把锂离子吸上来,全程不用晒池、不挖山,水循环率95%,现场连灰尘都懒得飘。
最离谱的是效率。
老工艺从卤水到电池级碳酸锂得折腾18个月,DLE新技术把流程压成6小时,一条产线一天能喂饱1500辆ID.3的电池包。
大众当场签了10年长单,价格锁死,比今年现货低12%,省下的钱够再建半座沃尔夫斯堡工厂。
德国政府更直接:2.3亿欧元研发红包,20%税收打折,环评走VIP通道。
原因无他,欧盟87%锂靠进口,俄乌战争把"能源自主"四个字打成了红线,现在家门口就能挖,谁还想去智利看脸色?
但别急着开香槟。
技术漂亮,账还没算平。
试点工厂1.2万吨年产能听着唬人,真到量产阶段,卤水回注压力能把管道憋成麻花,一旦裂了,地下蓄水层钾钙镁超标,当地啤酒厂第一个不答应。
更尴尬的是价格。
碳酸锂从去年60万跌到10万,海王星内部测算,想打平成本得守住15万红线。
要是明年南美"锂三角"集体放量,这矿瞬间从印钞机变碎钞机。
好处也不是没有。
巴斯夫已经在50公里外圈地建正极厂,风电企业连夜加风机,连中国宁德时代都派人来"学习",想把DLE搬到阿根廷。
一条原本只产甜菜的州,突然有了电池产业链的味道,像极了十年前宁德人嘴里"鸟不拉屎"的东侨。
对普通人来说,变化更具体。
矿区旁边的萨尔茨韦德尔小镇,房租一年涨了40%,理发店开始招中文店员;周末市集出现"锂矿主题"啤酒,喝一口能尝到淡淡的金属味,老板坚称是"未来能源的味道"。
至于环保?
环评报告写得再漂亮,也挡不住当地人一句大实话:"只要车还能开,手机还有电,谁真关心地下3000米发生了什么?
"
锂矿来了,故事才刚开始。2030年欧洲每5块电池里就有1块印着"Made inAltmark",听起来像科幻;可如果锂价继续跳水,矿主们第一个跑路,留下满坑管道和一地甜菜,也不是没可能。
下次路过阿尔特马克,别只盯着白色管道。
抬头看看风机,低头想想手机--那口"未来的盐汽水",说不定正从你家电动车电池里回流到地下,循环成下一波涨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