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这个安排我想是根据会议当时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的,因为具体的安排要看当时双方的情绪,双方所谈的重点。这次会面是从4月2日到5月10日,将近40天的时间,中美经贸高层双方第一次见面,双方都十分谨慎。第一个小时的会谈是双方互相解释和介绍各自关切的问题,让对方知道你想谈什么。中间有一段时间休息,可以各自做有针对性的准备,这样就有利于下一步更深入、更有效地举行会谈。我们这次会谈不是茶会,不是咖啡会,而是一个真正的对全球贸易秩序负责任的一个会谈。这样的安排显示了,双方对谈判是有诚意和负责任的。
直新闻:目前这个阶段的中美经贸谈判,中方有哪些优势?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第一点,我们心理上的优势。中国自从进入WTO以来这20多年,一直是在美国的各种关税挤压下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所以中国在心理上就没有产生恐惧或者害怕。因为中国已经练就了一副真正的抗拒关税的一个政策和心理。第二点是中国的经济体系韧性很强,在美国非法和粗暴的关税压力下,中国的经济的韧性显得越来越强,中国的潜力也得到进一步的释放。除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外,还有中国的企业家的干劲。关税压力越大,企业家的干劲越大。所以看出来我们的3月份和4月份,我们的出口和经贸不降反升,是什么原因?就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家不断地开拓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供应链,就可以弥补美方在关税政策上给中国所造成的压力。所以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在市场方面,我们都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直新闻:谈判绝非单方面的妥协,其实平等对话才是解决大国问题的一个正确之道。谈判这个过程其实应该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持耐心,保持定力?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有充分的耐心,也有充分的定力和底气,和美国周旋下去。因为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的消费人群足够雄厚,中国的产业链足够完整,在时间上我们中国并不吃亏。但是美国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靠它目前这种方法几乎是渺茫的,不可能实现的。它的经济已经受到压力。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美国要作出三个改变:美国一直是十分仇视国际法的,美国十分敌视公平正义这个原则,美国特别歧视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经济的合法权益,这三个毛病不改,它就不能够以正常的思维和常识来处理遇到的关税问题,这是美国目前自己形成的一个困境。
直新闻: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中美经贸关系,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预期?
刘志勤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会谈不会一蹴而就,双方之间也不会马上达成全面的、彻底的、完整的协议,这里面很多细节需要谈。但是不管怎样,我觉得中国会明确地讲,我们双方之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零关税。双方之间执行零关税,这对于双方企业界和贸易界都是共同愿望,也会给双方之间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是美国是否能够接受,我们还要观察。中美双方之间要找到一个共同解决的方案,也就是如何让美国回归理性和回归正确的轨道,有三点"不能"要特别注意:不能把关税武器化,不能把关税政治化,也不能让关税情绪化。如果情绪化的话,很可能就会使得关税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所以这就是美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方利用这个机会再进一步强调自己的原则立场,对于世界各国政府实际上是做出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