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六月旱不旱,就看六月廿四”啥意思?

2025-07-18 11:28  头条

六月二十四可是有点不一般,因为民间认为这天不仅是个吉祥的日子,还是一个可以影响未来庄稼收成的日子。那么这天有何说法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有何说法?

据了解,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民间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多个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属于一年内的大节,其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这个节日也被誉为"东方狂欢节"。而在这个节日里,民间百姓往往都会跟随传统行事,如点火把、进行篝火晚会、祭祀祈福等,这些讲究都蕴含着驱邪纳吉、祈求丰收的寓意。

另外,农历六月二十四还是十二建星中的"执日"。执日,指的是固执无变通的意思,而且在传统观念里,古人认为这一天容易陷入困境或遭遇阻碍,为此就需要谨慎行事。而这样的日子看起来虽然不好,但其实这天是个黄道日,属于"吉日",因为执日也有着 "执行、掌控"的意思,泛指人们掌控局面的能力,让事情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顺利推进。因此,这天就比较适合进行一些吉祥的活动。如祈福、嫁娶等。

此外,对于农历六月二十四而言,民间还有"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何意?有何预兆呢?

"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

据悉,这句话的原话是"小旱不过五月十三,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而其意思是说,小的旱情一般不会超过农历五月十三,大的旱情一般不会超过农历六月二十四。

据悉,五月十三这天属于"关公磨刀日",这天民间往往会出现降雨,为此就有利于缓解旱情;而到了六月二十四这天,降雨概率也会显著增加,因为这天也被认为是许多神仙下界的日子,包括关帝爷和雷神爷的诞辰,为此就会有降雨出现,从而缓解旱情。

而从现代气象学角度看,农历六月二十四通常处于入伏前后,此时副热带高压北移,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容易形成雷阵雨。而且此时地表水分蒸发加剧后,云团积聚也更易引发降雨,因此这一时期降雨量确实可能增多。‌‌

当然,如果这天没有降雨出现,就可能预示着雨水推迟了,而干旱程度很可能会增加,这就会导致夏季旱情出现,庄稼作物生长受阻,此时就需要农民朋友做好灌溉准备,以减少庄稼损失。

而对于这一说法而言,并非毫无道理,因为民间还有一些谚语,都能解释这一观点,具体指啥?

廿四日头照,旱到三伏尽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出现了太阳高照的情况,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旱情,而且干旱程度很可能会持续到三伏结束。

从气象学角度看,农历六月廿四正值夏季风活跃期,台风、雷暴等天气系统频繁,降雨概率较高。若此时晴天,可能预示后续副热带高压加强,导致伏旱天气持续。 ‌

六月廿四雷鼓响,利棉稻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如果出现雷雨天气,那么就会有利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生长。 ‌‌这里的雷鼓响‌指夏季雷雨天气,而传统认为此时雷电活动符合正常的自然规律,因此能促进作物生长,而利棉稻‌表明这一自然现象对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有积极影响,因为雷雨带来的水分和热量有助于作物发育。

总结,明天就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了,而根据气象预报显示,这天除了四川盆地高温依旧外,其余各地均出现了高温缓解的情况,因为全国将迎来大范围的降雨天,尤其是北方地区,降雨频繁,可以很好地缓解旱情,而这也符合民间农谚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