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戴维·珀杜)抵达北京。这位76岁的商界老将转战外交,本该展现圆滑手腕,谁知刚下飞机就"露了底"。
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我已准备好在这里工作,让美国更加安全、强大和繁荣。"全程不提中美合作,只谈美国利益。外交场合如此直白,是"真性情"还是"来者不善"?
1. 商人or政客?庞德伟的双面履历
庞德伟并非职业外交官,而是典型的"商而优则仕"。他曾在锐步、Dollar General等企业担任高管,足迹遍布法国、新加坡、香港。特朗普看中他的商业背景,希望他能"打开经贸局面"。
但这位"商人大使"早已披上政治外衣--去年国会听证会上,他直接将中国定义为"对世界秩序的威胁",甚至声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大外交挑战"。
更耐人寻味的是,他曾窜访 台湾并与蔡英文会面,公然触碰中方红线。显然,特朗普派他来,不是为了"修桥",更像是"埋雷"。
2. 为何引发轩然大波?
大使到任,按惯例总该说几句"促进友好""深化合作"的客套话。但庞德伟偏不,开口就是"美国优先",连基本的外交辞令都省了。这种 单边主义表态,与其说是疏忽,不如说是刻意,它完美呼应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基调。
有分析认为,庞德伟的发言传递两个信号:
安全至上:将"安全"置于首位,暗示美国对华战略仍以遏制为主;
零和思维:强调"美国繁荣",却只字不提共赢,暴露"你输我赢"的冷战心态。
3. 中方回应:软中带硬,留足余地
面对美方的锋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中方欢迎庞德伟大使履职,愿为其提供便利。"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机锋--后半句紧接着强调中国立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给足面子,但红线画得明明白白。"这种绵里藏针的风格,正是中国外交的智慧所在。
4. 庞德伟能改变中美关系吗?
历史证明,大使的影响力有限,关键还得看白宫决策。但庞德伟的角色仍值得玩味:
传声筒:作为特朗普亲信,他大概率会忠实执行对华施压政策;
双刃剑:若一味强硬,可能加剧僵局;若务实沟通,或能缓和摩擦。
目前来看,他更像前者,毕竟,连开场白都懒得修饰的人,怎会突然"转性"?
庞德伟的到任,像一面镜子照出美国的对华战略:嘴上喊着"竞争",实际干的却是围堵。但中国早已看透这套把戏,合作可以谈,底线不能碰。
这位大使若真想有所作为,不妨先学学外交礼仪:真正的强者,从不需要靠贬低别人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