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俄乌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但在这场意义重大的会谈尚未正式开始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突然高调"点名中国"。
【泽连斯基称兑现了对中国的承诺】
据多家外媒披露,泽连斯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特意提到,今年俄罗斯"胜利日"阅兵期间(5月9日),乌克兰本可选择对俄本土发动袭击,但考虑到"多国领导人访俄",而且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都向乌提出,在5月8日至10日期间"主动保持克制",以"支持30天前线停火提议"。他说,乌克兰已经兑现了承诺。
这番话乍听只是外交辞令,但细细一品就知道,这是典型的"暗示外交"--泽连斯基在用一种"我给你面子了,现在也请你回报"的方式,向中方表达诉求。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向中国喊话?答案很简单:谈判形势不妙,乌克兰已经陷入"战略孤立"状态。
这次俄乌谈判的阵容,其实已经透露出很多信息。
俄罗斯方面,普京压根没打算出席,而是派出包括总统助理梅津斯基、外交部副部长加卢津等人在内的代表团,清一色官员加专家,分量不轻,但绝非最高级别。
美国这边,特朗普原本称考虑前往伊斯坦布尔参会,但得知普京不来,也就"临时打了退堂鼓"。只派出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以及另外两名中层代表,包括乌克兰事务特使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
【普京和特朗普都不出席俄乌会谈】
在两大博弈核心--普京和特朗普都缺席的情况下,乌克兰方面只能靠泽连斯基"单兵作战"。没有大国领袖站台,没有强硬筹码压场,泽连斯基自然压力山大。
在这种局面下,他想起了此前对中方的"体面操作",希望能借此拉到一张"中国牌"。
要知道对乌克兰提出停火建议的国家不止一个,泽连斯基为什么单单点名中国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一方面,中国确实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支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分歧,不搞军事介入、不煽风点火、不输出冲突。这种理性、独立的态度,在动辄对抗、搞阵营对立的西方叙事中,显得尤为宝贵。
另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当前全球少数能直接与莫斯科沟通、并产生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泽连斯基自然希望,中方能在谈判中施加影响力,推动俄方在某些议题上"软化立场"。
尤其是在乌克兰最关切的几个核心问题上,包括乌克兰领土归属,乌克兰能否加入北约等,乌方急需一股"非西方力量"来为其增添话语权。中方的支持,无疑将成为一种关键支点。
从外交层面来看,泽连斯基此举是一种典型的"筹码式外交":我实现了对你的承诺,你应该考虑我的要求。但效果如何,要看中方怎么看这个"人情"。
【中国不会因为乌方的喊话而贸然站队】
首先,中国一向坚持中立与和平原则,不会因为乌方喊话就贸然站队,也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泽连斯基的"邀功",更像是一种公关尝试,而非实质性的外交成果。
其次,中方早已明确表示:对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关键不在于单边施压或表态,而在于双方回到谈判桌上,进行实质性协商。泽连斯基此举虽然有些许的诚意,但若仍抱着"拉中压俄"的一厢情愿,那就误解了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定位。
再者,中国不是轻易被情绪左右的大国。是否支持某项方案,不会因为你喊话几句、给点"面子"就立刻站队,而是要看方案是否符合国际法,是否有助于地区稳定,是否为真正的和平留下空间。
必须明确一点,中国在俄乌危机中始终强调一点:中国不是冲突制造者,也不是冲突的参与者,更不是任由摆布的"中间牌"。
我们反对使用制裁、扩军、军事援助等手段"火上浇油",也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对抗,更不会沦为某方用来对付另一方的工具。在俄乌问题上,中国立场一直是清晰的:推动局势降温,推动和平重启,推动危机软着陆。
换句话说,中国的作用不是去支持谁压制谁,而是推动大家少打仗、多谈判。
总之,泽连斯基点名喊话中国,说白了是希望在自身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拉中国出手"还个情"。但中方不会轻易卷入任何一方的"战略算计"。我们要的是地区和平,不是地缘投票;我们讲的是国家责任,不是外交交易。
对于中国来说,谁愿意真心谈,我们就支持谁;谁想玩两面三刀,我们就保持距离。泽连斯基如果真的想借中国之力化解危机,那就应当用实质行动回应中国倡议,而不是靠嘴上喊几句"还人情"来换支持。接下来的俄乌谈判是否有突破,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