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钟回顾杨振宁一生:能和爱因斯坦比肩,与邓稼先“共同途”

2025-10-18 15:13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

杨振宁,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

据新华社,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

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杨振宁

在每一个有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一个人的taste,加上他的能力、脾气和机遇,决定了它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反过来又决定他的贡献。--杨振宁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杨振宁

1923年杨振宁十个月大时与父母亲于合肥四古巷故居窗外。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1935年杨振宁于清华园西院11号。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杨振宁回到合肥,在庐州中学就读高中二年级,翌年初,他们全家历尽艰辛,辗转抵达昆明,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

杨振宁西南联合大学准考证(上)、学籍卡(下)。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1952年秋杨振宁等物理学家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微)

(左起:杨振宁、派斯、李政道、斯诺、爱德华兹、沃德、南部阳一郎)

1957年杨振宁自瑞典国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上)、诺贝尔奖章与奖状(下)(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1972年杨振宁与王承书(左一)、张文裕(左二)、邓稼先(右二)、周光召(右一)于北京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2002年,他应邀参与筹建邵逸夫奖励计划,并担任总评选委员会主席。2018年,他还应邀担任"科学探索奖"的共同发起人。

2002年杨振宁与出席清华大学举办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的学者合影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2004年秋杨振宁与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一新生在课间交流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2021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讲话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