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真·信鸽而言,这可是天大的冤枉,鸽子要是"放鸽子"成性,我们怎么会选中它来送信呢?
家鸽的祖先是原鸽(Columba livia),这是一种在山崖上筑巢的鸟,经常飞到平地上寻找植物种子为食。有时原鸽会在平原飞行达30公里,为了回家,它必须具备良好的方向感。人类就是利用了鸽子"回家"和"方向感"的本能,把它培养为"信使"。早在1176年,苏丹努尔丁(Sultan Nur ad-Din)就在巴格达和叙利亚之间,建立了信鸽的"航空邮递"路线。
不同品种的鸽子,左上角是一只同属于鸠鸽科的蓑鸽(Caloenas nicobarica)丨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 Flickr
家鸽在六周大时,就会确立一个地方作为"家",在任何地方将它放飞,它都会尽力朝家的方向飞去。
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家鸽"归家"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野生的原鸽。信鸽飞行比赛的赛程可超过1000公里。
"鸽子不鸽"的秘密
鸽子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不至于中途"放鸽子"的呢?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鸽子辨别方位的能力感到好奇,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其中的奥秘。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如果在鸽子身上装了磁铁,鸽子的方向感会被它产生的磁场扰乱。所以鸽子应该能利用地球的磁场导航。但是,鸽子到底是用什么器官感知磁场的呢?至今还没有绝对的定论。
地球的磁场示意图丨Zappys Technology Solutions /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