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又开战了 中国武器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2025-10-19 10:19  头条

阿富汗喀布尔的夜空被一道突如其来的火光撕裂,一辆黑色SUV在阿卜杜勒·哈克广场瞬间化作火球。车内的一名男子--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重要领导人努尔·瓦利·马哈苏德,在爆炸声中当场毙命。这场发生在10月9日深夜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让整个南亚军事圈为之震动。

其来的无预警就将他揽入了复仇的旋涡中,似乎他的一生都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刚刚过去的24个小时里,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古勒姆地区的边境线上就发生了令人惊心的血腥的一幕,细节的报道正逐步的浮出水面。巴基斯坦边防部队巡逻队遭到巴塔武装分子伏击,路边炸弹引爆后,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倾泻而下。激战结束后,2名军官和11名士兵阵亡,鲜血染红了边境的黄土。

消息传回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军方高层震怒。"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成了接下来24小时的行动准则。

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像一张大网迅速撒开,很快锁定了藏在喀布尔的"大鱼":努尔·瓦利·马哈苏德。这个延续了家族恐怖血脉的巴塔领导人,在阿富汗境内建立了多个秘密训练营,成为巴基斯坦国家安全的心腹大患。

但问题来了:怎么打?

美制F-16战机因协议限制不能越境攻击,歼-10CE主力需要镇守印巴边境。关键时刻,巴基斯坦空军的目光投向了那两个熟悉的身影--JF-17"枭龙"战机和"翼龙-2"无人机。

10月9日深夜,喀布尔街头静得可怕。一支巴基斯坦特种兵小分队悄无声息地潜入城市,对马哈苏德的藏身之处进行实时监控。就在目标乘坐丰田越野车离开住所的瞬间,远在边境空域待命的"翼龙-2"无人机已经锁定了这个移动目标。

这架中国制造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像一只猎鹰盘旋在高空,机载人工智能系统开始自动识别目标图像。它综合了天基正射影像、激光指示和精确制导算法,在黑暗中牢牢"咬住"了那辆越野车。

"翼龙-2"此时挂载着10枚精确制导弹药,以"野兽模式"展现出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其中AG-300M空地导弹最大射程达18公里,完全可以在阿富汗塔利班防空系统射程外发起攻击。

基于指挥中心一声号令,导弹拖着尾焰,尖啸着冲向了天际。经过几分钟的紧张的推算与操作,终于将目标锁定了下来,也就在一瞬间就将它击中了。不仅将马哈苏德的车给"打的像碎瓶似的",周边的建筑也"一幢都没有受损"。

此时的JF-17"枭龙"战机也正沿边境线的上空盘旋驻守,成了一道道威严的"空天屏障"。这款中巴联合研制的三代机挂载着火箭助推滑翔精确制导炸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它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跟踪15个目标,为整个行动提供空中保护伞。

这已经不是中国装备第一次在巴基斯坦反恐行动中大放异彩了。今年1月,巴基斯坦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越境打击时,"枭龙"战机和"翼龙"无人机就展现过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但这次喀布尔行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完美展示了现代反恐战争的新形态--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情报与打击一体、跨境精确"点穴"。中国军工打造的"侦察-指挥-打击"链条,让巴基斯坦军队具备了过去只有大国才拥有的斩首能力。

行动还没有结束。就在喀布尔爆炸声响起的同时,巴基斯坦空军对阿富汗境内多个巴塔目标展开了同步打击,包括帕克蒂卡、霍斯特和贾拉拉巴德等地的秘密训练营。多个巴塔重要人物在睡梦中就被送去见了真主。

这场闪电般的反击让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措手不及。他们随后呼吁对巴基斯坦进行报复,威胁发动更多炸弹袭击。边境线上的紧张气氛像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空袭发生的同时,阿富汗塔利班外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在新德里与印度外长会面。巴基斯坦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手,明显带着警告意味:别在巴基斯坦的后院玩火。

更深层次的信号指向了地区反恐格局的变化。今年9月25日,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四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阿富汗塔利班政府递交联合声明,明确要求阿方解散隐藏在境内的武装组织。这次喀布尔斩首行动,可以看作是巴基斯坦用导弹发出的追加警告。

喀布尔的硝烟渐渐散去,但南亚反恐战场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当中国科技成为巴基斯坦军队的"眼睛",反恐战争的游戏规则正在被重新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