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网贷致债务缠身 大学退学还债

2025-10-12 15:07  头条

一个还在读高二的女孩,小赵,因为艺考集训,手头有点紧。社交平台上一条"免息"的广告,像一颗精准投喂的糖,让她点进了"安逸花"的页面。她当时心里是忐忑的。自己还是个学生,没收入,平台怎么可能借钱给她?可结果呢?姓名、身份证号、人脸识别。一套流程下来,500块钱,"秒到账"。

那一刻,小赵人都懵了。原来借钱,可以这么简单。她盯着那几毛钱的利息盘算着,周末发一天传单就够还了。她不知道,当她以为自己薅到羊毛的时候,自己早已成了被平台围猎的羔羊。那轻易到手的500元,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通往深渊的第一级台阶。

从象牙塔到流水线,只因还不上的账单时间快进到2024年。小赵靠着助学贷款,走进了四川一所大学的校门,学她热爱的舞蹈。这是这个农村家庭,能给她的最大支持。但大学生活,和她想象的不一样。

宿舍的同学,穿着名牌,用着最新款的手机。而她每个月的生活费,捉襟见肘,有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攀比和虚荣,是年轻人最难抵御的心魔。为了不被落下,为了所谓的"体面",聚餐、购物、换手机……小赵一项都没落下。钱从哪里来?拆东墙,补西墙。用这家平台的钱,还那家平台的分期。

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父亲工作变动,家里给的生活费从1500元骤降到500元。这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她。她想过自救,在宿舍做手工,一天下来挣的钱,连利息都抵不过。于是,入学才刚刚两个月,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的决定退学。

那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变成了一纸冰冷的退学证明。如今的小赵,同时在电子厂和游乐园打工,每月挣三五千块,几乎全部用来还债。她的人生,从充满可能的A面,被强行翻到了只有还债的B面。

平台一句"会核实",轻飘飘得像个笑话

小赵的故事里,她有错吗?有。她为自己的虚荣和不成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但那个把刀递给她的平台,就真的那么无辜吗?

安逸花,马上消费金融旗下的产品。在它的借款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借款人必须是"非在校学生且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笑吗?

小赵第一次借钱时,只是一个刚满18岁的高中生。平台所谓的"用户信息核实",到底核实了什么?难道人脸识别,还能识别出一个人未来的还款能力吗?

当记者去质问安逸花客服,得到的回复永远是标准话术:"我们是正规机构,会核实信息",当追问如何核实时,对方就用"专员回电"来搪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傲慢与漠视,简直令人发指。

谁该为她被"偷走"的人生负责?

国家五部门早就发文,明令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律师也说得很清楚,这种针对学生的贷款合同,因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平台不仅该退还利息,还应该承担行政违法责任。

规定是死的,但执行规定的人是活的。

这些网贷平台,就像潜伏在水下的鳄鱼,它们太懂怎么钻空子了。它们用"免息""秒到账"做诱饵,精准捕猎那些涉世未深、金融知识匮乏、又有点消费欲望的年轻人。

它们明知对方是学生,没有偿还能力,却依然选择放贷。因为它们根本不怕你还不上,层出不穷的催收手段,早已准备就绪。它们赌的,就是你不敢让父母知道,不敢把事情闹大。

一个本该在教室里翩翩起舞的女孩,现在却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耗尽青春。这绝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