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台北市指南宫一场法会引发关注。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萧美琴前往参拜,离去之际,与前来参拜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不期而遇。两人短暂寒暄,互道恭喜后便各自离开。
马英九在参拜结束后,与民众互动并发放红包袋。当被问及对当下岛内热议的"大罢免时代"来临有何看法时,他表情凝重,郑重表示:"要谨慎,对岛内政局不好"。
回顾事件背景,2月1日,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喊出"大罢免",这一呼吁使得多个民间团体筹划已久的"大罢免"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马英九此番呼吁背后有着深刻考量。从政治稳定层面来看,频繁的罢免活动会让岛内政治局势陷入持续动荡。政党间、政治人物间的矛盾对立加剧,政策制定与推行被严重阻碍,政府施政效率大打折扣,难以聚焦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关键议题。
在社会层面,罢免行动极易引发不同政治立场民众的对立冲突,加深社会撕裂。支持与反对罢免的群体形成对立阵营,争论不断,甚至引发冲突,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影响民众正常生活。
经济方面,"大罢免"行动增加选举频率,每次选举都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组织与宣传,这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源本可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社会事业发展中。
国际影响上,频繁的内部政治纷争与不稳定局势会给国际社会留下负面印象,损害台湾地区国际形象与声誉,不利于吸引外资与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与台湾合作产生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