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坠楼自杀的真相,时隔22年,王晶曝出实情:和内地大佬有关

2025-07-09 09:38  头条

关于哥哥张国荣的离去,大家都很伤心,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那么优秀的哥哥会抛下一切离去。

22年过去,关于张国荣的死因,依旧像一团迷雾,缠绕在无数人心中。

如今香港导演王晶在"晶哥大讲堂"中披露的原因,更让这场悲剧蒙上了新的争议。

被"希望"击碎的导演梦

在张国荣的艺术生涯中,2002年本应是充满转机的一年,据王晶在视频中透露,当时内地一位颇具实力的投资人主动找到张国荣,承诺支持他转型做导演,筹备一部"既有艺术性又具娱乐性"的大制作电影。

这个消息对当时的张国荣而言,无异于黑暗中的一束光。

彼时的张国荣,虽已是公认的"歌影双栖"巨星,却始终渴望突破外界对他的固有认知。

《英雄本色》里,当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出场便赢得满堂彩时,张国荣饰演的宋子杰却常遭观众起哄。

《霸王别姬》中"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让他拿到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却也让部分人将他与角色深度捆绑。

性取向的争议如同附骨之蛆,即便他在《金枝玉叶》中用细腻演技证明了自己,仍有声音质疑他的专业能力。

这位内地投资人的出现,让张国荣看到了"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他兴奋地向张曼玉、梁朝伟等圈内好友分享这个计划,甚至开始构思分镜脚本。

据知情人士透露,那段时间张国荣常常泡在片场,向王家卫等导演请教拍摄技巧,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然而,就在开机前一个月,投资人因经济问题突然"出事",项目戛然而止。

抑郁症

王晶在视频中提到,张国荣的抑郁症在2002年已严重恶化,但当时的医疗手段并未对他采取强制治疗。这一细节,与张国荣姐姐张绿萍后来披露的"生理性抑郁"说法不谋而合。

"他就像一个装了满杯水的玻璃杯,表面看着平静,内里早已承受不住压力。"一位曾与张国荣合作的造型师也曾证明过这一点。

2002年拍摄《异度空间》时,张国荣常常在片场突然失神,有时对着镜子发呆半小时,嘴里喃喃自语,剧组人员只当他是"入戏太深",却不知抑郁症已在吞噬他的理智。

更令人唏嘘的是,当时的医疗认知对抑郁症存在局限,张国荣的主治医生虽开出了药物,却未强制他住院治疗。而他本人,或许是出于对"病情暴露"的恐惧,或许是不愿让唐鹤德担心,常常漏服药物。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晶在视频中提到的"早年被嘘"经历,只是张国荣遭受舆论暴力的冰山一角。

1977年,张国荣参加"亚洲业余歌手大赛"凭借《American Pie》出道时,因唱腔独特被批"不男不女"。

1980年代与谭咏麟的"谭张争霸"中,张国荣的演唱会常遭对手粉丝恶意干扰,甚至出现过观众向舞台扔荧光棒的事件。

最刺痛他的莫过于1985年在沙田演唱会的遭遇。

当张国荣按惯例抛帽下台与观众互动时,那顶镶钻礼帽被人当众扔回,伴随的是刺耳的嘲笑。"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

这种来自公众的恶意,与他内心对"被认可"的渴望形成了剧烈冲突,为日后的心理疾病埋下了隐患。

王晶将张国荣的死因归结为"没面子向演员交代",这一说法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从张国荣的性格来看,这种"重情义"的特质确实贯穿了他的一生。

张国荣曾在访谈中说:"我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当投资人突然撤资,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损失,而是如何向已答应参演的好友们解释。

张曼玉曾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出事前一周,他约我吃饭,反复说'对不起,让你白等了',我当时以为他只是压力大,没想到……"

这种"责任感"在抑郁症的催化下,演变成了无法承受的心理负担,遗书里那句"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道尽了他最后时光的煎熬。

而他选择在愚人节结束生命,似乎也暗含着对命运的嘲讽,那个给了他希望又让他绝望的世界,终究把他当成了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