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蒂亚戈·诺加拉】
过去几天里,一项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审判震动了巴西:
联邦最高法院(STF)以压倒性多数票,裁定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犯有政变未遂、参与武装犯罪组织,及暴力破坏民主法治等罪名,判处27年零3个月监禁(初期实行封闭关押)同时被剥夺政治权利。另外七名共谋者--包括三名陆军四星上将和一名海军舰队司令(海军同等军衔)--也被判处有罪。这是巴西共和史上首次对颠覆民主企图的军队高官进行司法追责。
2025年7月17日,巴西前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在巴西利亚联邦参议院向媒体发表讲话
这次判决也为近三年的调查画上了句号。2023年1月8日,博索纳罗支持者冲击巴西利亚三大政府机构总部。此后,巴西司法机构对这场未遂的叛乱展开调查。
裁决书详细揭露了博索纳罗及其核心圈子的阴谋行动:与军官和企业领袖召开秘密会议、策划戒严令,甚至刺杀政要、对电子投票系统进行系统性攻击,以及寻求外国势力支持等。
此次判决是对巴西军事政变遗留问题的历史性清算。自1979年《大赦法》颁布以来,独裁时期(1964-1985)实施酷刑、人员失踪和其他犯罪的罪责者从未受审,导致民主时代仍存留着政治影响力过度的军事集团文化。作为该传统的政治继承者和顽固反共分子,博索纳罗将这种免于追责的豁免权推向极致--竟在21世纪试图让军队重新成为巴西政治的终极仲裁者。
但判决影响远超巴西国境。在单边主义抬头的动荡世界中,华盛顿对极右翼和准法西斯运动的鲁莽纵容,正加剧了贸易战,并试图阻碍多极化进程。此前特朗普-博索纳罗联盟已对巴西发动关税战,如今更对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报以敌意。拉美政治版图正在急速变动:玻利维亚左翼二十余年来首次遭遇总统选举首轮败绩;被视为华盛顿在该地区头号代理人的哈维尔·米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意外受挫,连任前景蒙上阴影;与此同时,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施压骤然升级,不仅威胁直接军事干预,更将紧张局势推向空前高度。
要透彻理解此刻的历史意义及未来的政治博弈,必须回溯博索纳罗的意外崛起、其投降主义政府的灾难性遗产、政变企图的主要推手,以及国内外力量的复杂重组上。数年以来,巴西上演的不仅是一位前总统的跌宕命运--正如华盛顿过度捍卫其代理人所揭示的,这更是附庸与主权之争的决定性篇章。
博索纳罗的崛起与"博索纳罗主义"的形成动因
如果不了解二十世纪巴西政治中根深蒂固的反共思潮,便无法理解博索纳罗的政治轨迹。
1955年出生于圣保罗格利塞里奥的博索纳罗,在军事独裁时期(1964-1985)的阴影下长大,周遭充斥着反共偏执、酷刑迫害与政治清洗。青年时代,他目睹了针对游击队领袖卡洛斯·拉马尔卡等的镇压行动,由此滋生出对军事强权的崇拜。这种"内部战争"逻辑塑造了日后"博索纳罗主义"的核心信条:唯有依靠铁腕军纪与对左翼的残酷斗争,巴西才能得救。
独裁统治的终结并未带来彻底清算。1979年《大赦法》使施暴者逍遥法外,高级军官仍保有威望与政治影响力。与阿根廷、智利不同(这些国家至少对政变军官进行了不完美的追责),巴西完整保留了军事集团结构与极右意识形态网络,这种延续性为博索纳罗之流的崛起提供了沃土。
1980年代担任陆军上尉时,博索纳罗因公开批评军人待遇太低,甚至鼓吹暴力请愿而声名狼藉。1988年,他涉嫌在薪资抗议中策划军营爆炸案,虽然军事法庭的定罪判决最终被推翻,但此事导致他与高层将领关系恶化,最终被迫退伍。然而讽刺的是,博索纳罗这样一位被高级军官猜忌却被底层士兵追捧的"刺头",逐渐成为独裁时期"黑暗地下室"的怀旧象征。
1988年博索纳罗当选里约热内卢市议员,1990年成为联邦众议员,在国会后排席位蛰伏近三十年。他那些歌颂酷刑刽子手布里良特·乌斯特拉、攻击少数群体、鼓吹法外处决的极端言论,长期只在小众反动圈层中流传。但随着巴西后独裁时代政治秩序的解体,他的激进主张开始找到生长的土壤。
2005年"大月费"丑闻后【2005年爆发的震动巴西政坛的重大腐败案,大月费指大额月薪,劳工党高层被指控每月用公款向国会盟友支付贿赂,编者注】,右翼将反腐话语武器化以削弱劳工党(PT)。2013年六月抗议与"洗车行动"(在美国司法部某些势力默许下展开)合力围剿PT政府,2016年迪尔玛·罗塞夫遭弹劾期间,反迪尔玛示威汇聚了中产阶级怒火与商业精英力量,为极右翼纲领培育了群众基础--这套毫不掩饰推崇独裁遗产、为酷刑辩护、效仿美国右翼与以色列强硬做派的纲领,最终视博索纳罗为其代言人。
就这样,巴西新共和时期的传统右翼(以新自由主义"王子"、曾被视为民主进步派的社会学家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及其巴西社会民主党PSDB为代表),逐渐被更凶悍的力量取代--这些势力将社会议题上的极端保守主义与经济上的激进新自由主义相结合。
博索纳罗恰好能统合该阵营:他同时获得"牛肉、子弹与圣经"集团(农业寡头、拥枪团体与福音派)、特朗普主义与美国新保守派支持。巴西福音教会的迅猛发展为他的激进主义提供了社会基础,更使其追随者远超中产阶层,延伸至城市边缘与乡村地带。
2018年9月,博索纳罗在茹伊斯迪福拉遇刺(当时民调领先的卢拉仍因政治构陷身陷囹圄),这一离奇事件将其塑造成殉道者形象并获得空前曝光。巴西商业精英、传媒巨头与部分司法人士合力为其铺路,自信能掌控这枚棋子。在迪尔玛遭罢免、特梅尔临时政府灾难性执政后,博索纳罗以反腐承诺、自由化经济改革与"传统价值"复兴为口号入主总统府。
但掩藏在其表象下的,是冷战式反共话术、怀旧军官网络,以及史蒂夫·班农等国际极右战略家的支持。"博索纳罗主义"不仅是内部怨气的产物,更是一场国际攻势的产物--这场攻势将巴西视为遏制拉美进步浪潮及其与中国、金砖国家深化联系的关键支点。
博索纳罗如何自掘坟墓
博索纳罗上台后,将激进新自由主义与极端保守的反动威权主义熔于一炉。
在经济领域,这位以"终结旧政治"为竞选口号上台的总统,将经济大权交给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保罗·格德斯--此人热衷大规模私有化、废除社会项目、使巴西屈从于国际金融资本的利益。博索纳罗政府甚至抛弃了1964-1985年军政府时期残留的国家发展主义元素(当年军方至少保持了战略行业的国家规划与保护),转而推行削弱劳工权益、贱卖国有资产、摧毁国家生产能力的极端自由主义政策。他从独裁时期继承的,唯有最反动的特质:猖獗的反共主义、压制工资、镇压社会运动,以及服务于国内寡头与外国势力的威权手段。
2019年3月,博索纳罗在美国会见特朗普,他曾公开宣称自己是特朗普及其政治和美国生活方式的狂热崇拜者
在环境领域,随着监管机构被掏空、原住民领袖遭迫害,亚马逊雨林遭遇创纪录破坏,森林大火与非法占地画面传遍全球,使巴西陷入外交孤立。
在外交领域,在外长埃内斯托·阿劳若的主导下,博索纳罗政府充斥着巴西右翼作家、思想家奥拉沃·德卡瓦略的阴谋论世界观:攻击中国与欧洲、盲目追随特朗普和以色列、敌视联合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些立场损害了巴西出口商利益,也撕裂了巴西与传统伙伴的关系。
新冠疫情的应对彻底暴露了"博索纳罗主义"的黑暗内核。否定科学、破坏疫苗接种、频繁更换卫生部长,使巴西成为全球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当数百万家庭痛失亲人时,博索纳罗却嘲笑受害者、鼓励人群聚集、推销无效疗法。这场悲剧撕裂了经济政治精英阶层:曾支持他的商界开始批评其灾难性防疫政策引发的经济动荡。
2020年特朗普败选与拜登当选,表明美国建制派主流意图遏制"博索纳罗主义"的激进倾向。与此同时,"洗车行动"因程序滥用与政治操纵丑闻瓦解,为卢拉平反出狱铺平道路。受疫情与紧缩政策双重打击的巴西经济陷入衰退,进一步削弱了博索纳罗的民意基础。
这一政治退潮在2022年达到高潮--工会、社会运动、文艺界、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甚至部分商业精英组成广泛民主联盟阻击极右翼势力。选择温和保守派、巴西社会民主党元老杰拉尔多·阿尔克明作为卢拉的竞选搭档,象征了这个联盟的包容性。
在2022年10月的大选中,尽管博索纳罗动用了国家机器、散布虚假信息、实施恐吓手段,仍败给了政治魅力不减的卢拉。他随后质疑选举结果、施压军方、煽动政变抗议的行为,直接导致了2023年1月8日的暴乱事件。
从败选到政变流产:博索纳罗的阴谋如何被卢拉的民主阵线粉碎
2022年大选败北并未终结博索纳罗的威权野心。决选结果公布后,其支持者封锁高速公路、在军营外扎营示威,叫嚣"军事干预"。由商业盟友资助的卡车司机发起战略性封锁,企图制造物资短缺和经济混乱,为政变制造借口。博索纳罗阵营大肆散布电子投票机舞弊的虚假信息,照搬特朗普主义的选举欺诈话术。博索纳罗本人则保持战略性沉默,拒绝明确承认败选,其子嗣与亲信则为更激进的行动铺路。
这场阴谋在2023年1月8日达到高潮--数千名极端分子冲击并破坏巴西国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巴西、美国、以色列国旗并排飘扬,象征着博索纳罗主义对特朗普主义的臣服。后续调查显示,包括三名陆军上将和一名海军上将在内的高级军官积极参与了后勤支援、故意渎职甚至策划袭击。
联邦警察报告详述了政变草案内容:在与商人军官的密谈中,他们计划逮捕最高法院法官并废除选举结果。代号"黄绿匕首"的文件更列明了刺杀名单,包括卢拉总统、副总统阿尔克明和大法官亚历山大·德·莫拉埃斯。
新就职的卢拉政府果断反击。左翼、中间派甚至保守政党组成的广泛阵线共同谴责暴力。最高法院批准大规模逮捕暴徒与金主,军方被迫清洗涉案军官。数月后,高等选举法院以滥用政治权力为由裁定博索纳罗2030年前不得参选,彻底粉碎其总统梦。
但极右翼并未退却。2024年11月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胜选,再次为其注入强心针。
博索纳罗的儿子--爱德华多·博索纳罗近期自我流亡美国,似乎正是为了与特朗普势力协调打击巴西政府,逆转卢拉2026年连任前景。
为重塑拉美政治平衡、打压进步政府,特朗普以"政治迫害"博索纳罗为由对巴西出口征收50%惩罚性关税,此举被视为美国削弱卢拉、煽动国内反对派,对巴西内政的直接干预。
美国的关税战加剧了地区紧张,引发全球南方国家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声讨。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对委内瑞拉经济军事施压,试图遏制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并破坏金砖合作。
在巴西反动阵营内部,激进派正推动国会大赦"1·8事件"参与者。在特朗普政府及部分美国建制派暗示支持下,他们游说免除政变者罪责。而务实右翼则与已经被定罪的前总统博索纳罗切割,转而支持圣保罗州长塔西西奥·弗雷塔斯作为2026年"去博索纳罗化的博索纳罗主义"候选人--该策略虽然软化了修辞,却仍然植根于新自由主义与地缘政治附庸的教义。
2025年9月,巴西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成为历史分水岭。博索纳罗等八名被告因参与未遂政变被定罪,但均未立即收监。根据巴西法律,刑期需待所有上诉程序终结后执行--包括补充说明动议等救济途径。目前博索纳罗仍处于8月4日由大法官亚历山大·德·莫拉埃斯裁定的临时软禁中(涉另案干预司法调查),其辩护律师计划以年事已高为由,申请将软禁期折抵刑期或改判居家服刑。
在巴西独立日(9月7日)当天,圣保罗保利斯塔大道上的博索纳罗支持者展示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这一意味深长的象征,既体现了意识形态上的臣服,也彰显了与外国利益的深度绑定
同样在9月7日,圣保罗共和国广场上,支持民主与主权的大批示威者展开了一面巨大的巴西国旗--以此重申真正的爱国精神,并宣示他们对建立一个摆脱法西斯主义与外国干涉的巴西的坚定承诺。
尽管有保守派暗中酝酿特赦,但绝大多数巴西民众仍拒绝宽恕这些如今被视为叛国者的行为。与此同时,卢拉政府已与部分工业和农业精英重修旧好--在他们眼中,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和政治动荡带来的威胁,远比政府间的政策分歧更为严峻。
然而极右翼仍具有强大的实力。尽管内部分裂,其街头动员规模持续超越进步力量,并寄望赢得国会多数通过特赦法案。这场特赦之争将成为巴西极化加剧的晴雨表,也是2026年大选预演--不仅关乎博索纳罗命运,更将决定特朗普主义反动计划在拉美的扩张边界。
美国对这场判决反应激烈。特朗普称感到"震惊失望",赞誉博索纳罗是"好总统",将此判决与他遭遇的"政治迫害"相类比。国务卿鲁比奥谴责诉讼是"人权侵犯",特别点名莫拉埃斯大法官,威胁将以外交经济手段"适当回应"。儿子爱德华多·博索纳罗则公开呼吁美国对巴西政府追加制裁。巴西政府则重申本国司法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的强硬立场。
对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与军队高官的定罪,是巴西进步力量赢得胜利的历史转折。但斗争远未结束,近期的示威展现了这一鲜明对比:保利斯塔大道上,博索纳罗支持者挥舞着巨幅美国国旗,昭示巴西极右翼对华盛顿的屈从;而共和国广场上,民主示威者的黄绿旗帜则宣示,真正的爱国主义在于捍卫主权与社会正义。
这两幅画面浓缩了当下巴西的核心矛盾:一方是以卢拉为首的民主广泛阵线,守护巴西拒绝向美国威权低头;另一方是甘愿引狼入室、不惜破坏经济以推行反民主计划的反动集团。
历史从无定数。联邦最高法院的里程碑式判决,虽然为巩固民主进步新周期打开了机遇之窗,但这个窗口需要全力守护。拉美历史一再证明:民主胜利从来不是天赐恩典,而是靠民众觉醒与广泛联盟拼搏而来。如今,卢拉领导的民主阵线高擎反对外来干涉、拒绝屈膝投降的巴西旗帜,昭示绝不接受历史倒退的决心。然而得到特朗普撑腰、受惠于动荡局势的既得利益集团支持的极右势力,仍将持续试探巴西脆弱的民主底线。唯有进步力量与爱国者保持警醒、持续动员,才能确保这个国家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被那些在华盛顿密谋新一轮附庸周期的投机精英所裹挟--历史的车轮方能真正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