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被他害惨了……"2023 年 9 月的那个傍晚,15 岁的高中生小花把妈妈田女士拽进房间,声音抖得不成样子。谁能想到,这个刚考上高中的女孩,心里藏着一个憋了整整 5 年的秘密 --10 岁那年,她在托管中心被美术老师万某强奸了。 可更让人揪心的是,一审判决下来,万某只赔 3676 块钱,双方还都上诉了。这起横跨 5 年的案件,到底藏着多少无奈?
事情得拉回 2018 年的夏天。那会儿小花家刚拆迁,学校离新家太远,爸妈工作又忙得脚不沾地,就把 10 岁的小花送到熟人张某开的托管中心。 按说 "熟人托管" 该让人放心,可谁也没料到,这里藏着个披着 "老师" 外衣的恶魔 -- 张某的丈夫万某,当时还在海南澄迈某中学教美术,1963 年出生的他,表面上温文尔雅,背地里却一肚子坏水。
2018 年 6 月的一个周五下午,16 点 10 分左右,读四年级的小花放学回托管中心,在三楼宿舍等爸爸来接。她刚从厕所出来,就撞见万某堵在门口。 宿舍里空荡荡的,没有半个人影,万某二话不说就扑了上来。小花拼命反抗,可 10 岁的孩子哪是成年人的对手? 那场噩梦结束后,张某的妈妈居然找过来,冷冰冰地警告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有数,爸妈知道了要打你,女孩子得懂自爱。"
那天爸爸接小花回家时,平时爱在车上唱歌的小姑娘,一路哭到家门口。 回到家,小花往床上一躺,哭得更凶了,嘴里还念叨着 "好痛"。田女士掀开女儿内裤一看,上面沾着点点血迹,私处还有破皮。 可老实巴交的田女士没往坏处想,只当是孩子 "内热" 闹的,拿了点药膏抹上,压根没提去医院的事。 小花被吓得魂飞魄散,再加上万某的威胁,愣是一个字都不敢说。
之后的日子,小花天天闹着要离开托管中心,可爸妈以为她是闹脾气,又赶上期末考,就没当回事。 就这么忍了两三周,小花才终于逃离那个噩梦之地。 但阴影却一直跟着她,直到初二那年,她才敢偷偷跟朋友吐露实情,说托管中心的男老师是 "变态",对她动手动脚。 2023 年考上高中后,小花看着身边的同学,突然意识到 "不能让他再害别人",这才鼓起勇气告诉了妈妈。
田女士夫妇气得浑身发抖,立马去找万某对质,可那家伙要么躲着不见,要么一口咬定 "没这回事"。 2023 年 10 月 7 日,夫妻俩咬牙报了警。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的检查结果,给了他们沉重一击 -- 小花的处女膜有陈旧性痕迹,这成了最直接的物证。 10 月 11 日,万某被刑事拘留,25 号正式逮捕。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张某居然跳出来喊冤,说丈夫 "没时间作案",怀疑是被 "诬陷" 的。
2024 年 5 月,案子开庭审理。 法庭上,万某嘴硬得很,从头到尾不认罪,还狡辩 "没在托管中心见过小花"。 可他忘了,侦查期间他 4 次撒谎说 "没见过",后来又改口说 "见过但没接触",前后矛盾的说法,连法官都不信。 更关键的是,证据链早就锁死了他的罪行:课程表显示案发当天下午万某没课,托管中心的人也证实他回得早,作案时间和地点都对得上;小花的小学同学小甜说,曾见过万某在校门口抱小花,小花表情特别不自然;初中同学小胡和小肖也作证,小花不止一次跟她们说过被万某强奸的事。 再加上小花患上重度抑郁症、被迫休学的诊断记录,万某想抵赖都难。
今年 4 月 10 日,一审判决下来了:万某因强奸罪被判 8 年,5 年内不准从事和未成年人相关的教育工作;民事赔偿方面,万某赔 2573.7 元,托管中心的张某因为疏于管理,赔 1103 元,加起来才 3676.7 元。 小花一家提出的 50 万精神损害抚慰金、近 5 万的医疗费和误学费,全被驳回了。 这结果让田女士夫妇彻底懵了:"我女儿一辈子都毁了,就值三千多块钱?"
现在,万某不服判决上诉了,小花一方也因为民事赔偿太少提起上诉,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很快就要二审开庭。 而小花的日子过得更难了,抑郁症让她没法上学,还总埋怨妈妈 "把她送进火坑",爸妈只能四处打听转学的事。 小花的律师侯士朝说得特别在理:"性侵未成年人的伤害是一辈子的,光判刑根本不够,精神损害赔偿必须跟上。"
这事传到网上,网友们的怒火简直要把评论区烧穿了。 有网友气得直骂:"3676 块钱?打发要饭的呢?这可是毁了孩子一辈子啊!" 也有网友骂万某虚伪:"还当老师呢,简直是败类!8 年都算轻的,就该让他永远别出来!" 还有人替小花心疼:"10 岁的孩子得多害怕啊,隐忍 5 年太不容易了,希望二审能给她公道。" 更有懂法律的网友指出:"现在刑事附带民事一般不支持精神赔偿,这规定真得改改,尤其性侵孩子的案子!"
在我看来,这案子最让人痛心的,不光是万某的恶行,还有对受害者的 "二次伤害"。 万某作为老师,利用信任作恶,简直是突破了职业底线和人性底线。 而 3676 元的赔偿,与其说是 "补偿",不如说是对受害者伤痛的漠视。 要知道,小花光是治疗抑郁症的费用就不止这些,更别说她错失的学业和被毁的童年了。 去年海南还有个案子,小学老师罗崇创多次奸淫、猥亵幼女,最后被执行死刑,这说明司法对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是零容忍的,但民事赔偿这块,确实该跟上。
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法律的硬支撑,更需要对受害者的温暖关怀。 希望二审法院能重新考虑赔偿问题,也希望立法能尽快完善,让精神损害赔偿真正能抚慰受害者的创伤。 更要提醒所有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异常反应,别像田女士那样,因为疏忽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最佳时机。
小花的故事不是个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漏洞。 愿这场二审能给小花一个公道,也愿所有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不用再害怕黑暗里的恶魔。 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容不得半点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