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死118伤,莫迪会如何报复?美俄英法为何沉默

2025-05-17 16:50  网易

停火协议形同虚设?巴基斯坦伤亡惨重!

5月10日晚间,印控克什米尔再次传来剧烈爆炸声。

当天,印度官方宣布,印巴双方已就"立即停止敌对行动"达成共识,承诺全面停止所有军事活动。


正常来说,印度海军应该从阿拉伯海撤退、空军停止夜间对抗行动、克什米尔前线的陆军也应撤离或停止交火。

但印度表示,当晚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爆炸,并指责巴基斯坦的无人机违反了停火协定。


印方随即提出强烈抗议,并向巴基斯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为事件负责。

停火协议成一纸空文

5月10日,印度方面声称,印巴双方已经同意"即刻停止敌对行动",承诺全面终止一切军事行为。


这意味着,无论是阿拉伯海上巡逻的印度海军,还是凌晨还在高空对峙的空军,以及在克什米尔前线对峙的地面部队,理论上都应该停止行动。

可谁也没想到,停火协议刚签署,冲突又接踵而至。


当天晚上,印控克什米尔突然响起爆炸声。

印度迅速回应,称击落了一架来自巴基斯坦的无人机,指责对方破坏协议,并向巴基斯坦发出严厉警告,要求其承担责任。


然而,巴基斯坦坚决否认指控,表示自己并未违反停火条款,反而指责印度无端诬陷。

更戏剧性的是,当晚巴基斯坦在其白沙瓦机场附近击落了一架印度无人机,而印度对此却保持沉默,毫无回应。


于是,"刚停又炸"的局面让所谓的停火协议显得毫无意义,双方再次陷入互相指责的循环中。

双方损失严重

从激烈的空战,到频繁发射导弹与无人机攻击,再到巴基斯坦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这一系列冲突前后不过持续了不到四天,但造成的破坏却极为惊人。


巴军不仅出动战机,还发射了高超音速导弹,直接摧毁了印度的一套S-400防空系统。

要知道,这套防空系统价值不菲,是印度从俄罗斯高价购入的重要装备,每套价值高达15亿美元,全国也不过三套。


如今被摧毁一套,印度自然不愿承认,立刻反驳说巴基斯坦在"造谣",S-400根本未受损。

但巴基斯坦这次有备而来,直接公布了战机搭载导弹起飞的画面,让印度一时哑口无言。


早前他们还曝光了印度"阵风"战机在空中解体的视频,一波接一波地打击了印度的士气。

算上之前的战果,印军已经损失了6架战机。相比之下,印度在面对媒体询问时则表现得十分模糊,只说"时机成熟时会公布具体战况"。


他们对印度多个关键目标发动精准打击,包括机场、军营、防空阵地、弹药库和导弹储备点等一系列设施。

印度那些拼凑起来的"万国装备",在巴军的体系化攻击面前根本无法招架,连基本的防御都难以维持。


甚至巴基斯坦的战机成功突破进入印度领空,无人机还飞到了新德里上空,爆炸声一度传到首都周边。

巴军还对印度的电力系统发起攻击,导致约七成电网瘫痪,严重影响了印度的民生和经济运转。


印度方面也对巴基斯坦的一些目标进行了反击,袭击了雷达站、军火库和指挥机构。

巴基斯坦称,印军连夜对巴控克什米尔发动攻击,造成至少11人死亡、56人受伤。


巴军还通报说印军累计造成巴方至少33人死亡、62人受伤。


总计,在短短不到四天的时间里,巴基斯坦方面就已经付出了44人死亡、118人受伤的代价。

巴基斯坦对此极为愤怒,强调自己攻击的目标均为印度的军事设施,而印度却多次针对平民,他们强烈谴责这种行为,称其"毫无人道"。


莫迪的抉择

5月10日,莫迪在新德里召开了一场高层会议,国防部长辛格、国防参谋长阿尼尔,以及各军种的多位高级将领均出席。


尽管会议的具体内容没有对外公开,外界也不清楚莫迪传达了何种战略意图,但从印度在印巴边境快速调动大量兵力和重型装备,巴基斯坦军方随之高度戒备的局势来看,莫迪显然不会轻易罢手。

莫迪在国内一直以"强硬领导人"形象示人,拥有广泛的民意支持。


这种支持很大程度上源于印度过去在与巴基斯坦的多次对峙中常常占据优势。

2019年的那次冲突,印度以类似理由对巴基斯坦采取军事行动,虽然最终双方互有损伤,但印军飞行员被俘又获释的事件,反而在国内为莫迪赢得了不少好评,民众将其视为一次"有尊严的胜利"。


然而,现在的形势早已不同。几年间,巴基斯坦军力显著提升,不仅在战场上给印度造成了重大损失,还敢于将战火引至印度境内。

美俄英法可能选边站

在5月10日印巴双方宣布立即停火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非常满意,认为这是美国斡旋努力的重大成果。


为了促成此次停火,美国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

国务卿鲁比奥先后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印度总理莫迪、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以及印度外长苏杰生等人通话,围绕冲突问题进行密集磋商,并高度评价印巴两国选择停火的决定。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停火协议刚刚生效不久,双方又爆发激烈冲突,相当于当众打了美国的脸。


此前在应对这轮印巴紧张局势时,美英两国的态度相对克制,没有趁机向印度大量推销武器装备,还反复呼吁双方通过和平对话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多少出乎一些观察者的预料。

法国方面,原本向印度出口了"阵风"战斗机,如今却在战斗中屡屡被击落,令法国政府颜面尽失。


为维护其军工产品的国际声誉,法国接下来很可能会站在印度一边,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而英国虽然已脱离欧盟,但仍渴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在印巴冲突问题上也可能基于自身利益作出表态或选择。


大国在这种局势下的立场并不轻松,他们不仅要权衡地缘政治利益和军售关系,还必须顾及国际社会的舆论反应,尤其是考虑到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这一危险现实。

如果处理不当、立场过于偏激,很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甚至酿成不可收拾的核危机。


结语

印巴之间的冲突,目前仍未真正结束。

表面上看是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但实际上牵涉的利益盘根错节。


印度试图通过战争缓解国内的社会压力与政治危机,而巴基斯坦则是为了国家安全和生存底线被迫迎战。

美俄英法这些大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们真的选边站队,南亚局势很可能彻底失控。只能希望印巴双方能够冷静下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