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完特朗普后,李在明彻底不装了,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罕见选择(2)

2025-09-02 17:37  郑州广播电视报

但韩国不是没付出代价。美国这轮施压,最狠的还是关税。7月底、8月初,特朗普连续签署行政令,给印度、韩国、欧洲全都加码。韩国商品加征关税,日韩首脑会谈时日本首相还特意和李在明"取经",怎么和特朗普谈判、怎么应付美国的高压。李在明访美之前,先飞日本"补课",还和石破茂吃饭喝酒,学的就是怎么和美国打交道。

美韩会谈的背后,是韩美日三角的再平衡。李在明和特朗普还聊了朝鲜问题,李在明甚至直接开玩笑,说特朗普应该去朝鲜建大厦、打一场高尔夫。特朗普则反复强调和朝鲜领导人"相处融洽",表示希望年内会见朝鲜领导人。李在明顺势支持,等于把朝鲜话题交给特朗普,自己专注经济和安全议程。实际上,李在明上台后,迅速叫停对朝扩音广播,示好朝方。朝鲜那边反应冷淡,金与正直接表态"不感兴趣",但对韩国来说,避免朝鲜半岛风险升级,依旧是战略底线。

回头看韩国国内,现实一样残酷。过去靠中国市场,韩国半导体、汽车、造船、显示器这些产业一路高歌。可中国制造业升级,韩企在中国市场份额一路下滑。汽车份额从7.2%跌到3.8%,三星手机更是从20%暴跌到1%。造船业原本以高端著称,现在连高端船型中国都能做。

但美国的"保护"不是免费的。拜登时期就喊韩国多掏保护费,特朗普更是直接要驻韩美军土地所有权。韩国的"自主性"在美方眼里就是空话。李在明这次访美,经济承诺、安保合作、技术转让,样样得兑现,才能换来美方的"信任状"。韩国国内政治分裂更是火药桶,亲美派、亲华派拉锯激烈。李在明这次的高调表态,是赌上全部政治资本,想把合作写进制度,减少对个人和周期的依赖。

最尴尬的是中韩关系。中国对韩国的"摇摆"早习惯了,外交部这次的回应,表面还是"健康稳定、持续深化"、"不针对第三方",但话外之音很清楚:合作的大门没关,但别把中韩关系当美韩谈判的筹码。只要韩国不踩红线,经贸合作还有空间,但一旦在关键问题上站错队,中方反制绝不会手软。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彻底依附于某个大国的小国,不是被榨干就是被甩开。